第七十六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2 / 3)

场天人交战,额头上似有细密的汗珠涔出。

从荀况的目光中,赵括竟然发现了无尽的敌意。

按理说,荀况属于儒家,祖籍也和赵括是同乡,他本不该对赵括有所敌意。

也许,正是根据赵括变法的种种行为,有些不太赞同吧。

不过赵括也没再多想,反正今天他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就算是荀况来了,也照样不会手软。

韩非子站在韩王身侧,努力地对赵括使了个眼色。

奈何赵括根本就没多看他一眼,只好作罢,静心听起周天子唱念祭文。

天子者茨,言抽其棘……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一段冗长的祭文唱罢,声乐再起,又是一片五颜六色的肥臀撅起。

赵括十分服气周朝的礼仪,光是吃饭前的礼仪就要耗费掉大半天的时间。

也不知道这周天子哪来的力气,可以在斋戒十日后,还能站在台上,按部就班地带领大家祭天。

这要是搁在赵括的身上,恨不得两句话就开吃,先填饱肚子再说别的。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飨宴的时刻。

所谓飨宴,正是周天子用祭祀收下来的牛羊肉招待诸侯的筵席。

在飨宴中,周人的礼仪内容十分严谨,主要体现在座位次序,列鼎制度,都到了吹毛求疵令人发指的地步。

周天子会根据诸侯国的领土大小,将各国所属青铜鼎进行排列,再根据铜鼎次序决定接下来的座位排列。

这些在赵括眼里都是虚的,所以也不打算在这上面争个高低。

于是便按照主祭的指引,观摩各自铜鼎内食物的烹制过程。

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赵括后悔了。

因为挑选食物时,会根据位置先后,而优先挑选最肥硕新鲜的牛羊丢到自己所属的鼎内。

按照天子的意思,秦国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他们的铜鼎则放在最前面,具有绝对的优先挑选权。

于是嬴稷也不客气,吩咐自己带来的祝工,在所有祭品中挑选出了两头最大的牛和羊占为己有。

接下来便是赵国,赵丹当仁不让地选了也很肥硕的牛羊,让祝工负责肢解,然后再放入鼎中准备添水烧柴。

不过当赵括看了看眼前铜鼎里分得的羊头后,就差点干呕出声。

这是什么玩意?还带毛的?

一个完整的牛头被直接放入鼎中,赵括明明看到,牛头上的卡姿兰大眼睛还在瞪着自己。

抬头看了一眼,周围人则完全不在意这些细节,赵丹则兴致盎然,指挥着身穿华服的祝工忙碌着。

赵括最喜欢吃牛肉,但放在平常,牛肉是耕畜,根本吃不到,本以为来参加大典能一饱口福。

谁想到看到的竟是这样的结果。

这让人怎么下得去嘴?

念及此,赵括抬脚就朝秦国的区域走去,也不管嬴稷和范雎诧异的目光,不客气就朝铜鼎内看去。

此次秦国和赵国带来的牛羊体型都很肥大,唯一的不同便是对皮毛的处理程度。

赵括一眼就看出,他们所煮的正是赵国处理的那几头牛羊。

这还了得,他们仗着有优先选择权,就直接忽略了自己进献牛羊的处理工作。

赵丹不识货,只觉得这个几头牲畜体型也不小,便不去计较那么多,可赵括却有些气不过。

身处战国乱世,许多地方仍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自然会对吃肉这件事有种天然的包容性。

在别人眼里带点皮毛这很正常,毕竟只要能把肉煮烂吃进嘴里,有点毛发也是可以容忍的。

但赵括并不这么想,如今赵国实力雄厚,又在长平之战中狠狠羞辱了秦国,凭什么让一个战败国骑在战胜国的头上?

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的事,也不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