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长平大捷(3 / 3)

当墙头草,赵括这次就让他们当个痛快。

同时得到书信后韩魏二王看到书信皆是一惊,连忙召集大臣商量如何应对。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国力衰弱,但其中并不缺乏能人。

昨日早间,魏国大梁朝会,魏安厘王端坐王位,将赵括的信笺交给下面的人传递阅览。

魏相公孙衍,信陵君魏无忌、中大夫须贾等人听闻赵括已占据河内郡,眼中皆是兴奋之色。

自从国相魏齐自刎谢罪,遂了秦相范雎的愿,整个魏国上下对秦国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王弟信陵君魏无忌瞟了一眼须贾,须贾深知信陵君的意思,便主动要求魏王出兵,痛打落水狗。

魏王仍惧怕秦国秋后找他算账,始终都犹疑不决。

须贾当即就想到了和范雎的恩怨(具体见典故:赠袍得恕,在此不做赘述。),并将范雎对魏国的羞辱细数一遍,最终魏王才下定决心派遣魏无忌出兵三万前往古荥渡。

魏王的策略是,若是白起战败退兵,则举兵拦截。

若是赵括兵败,则欢迎武安君凯旋而归。

但这一次,赵括的表现竟能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向来战无不胜的武安君竟然败给了赵括,那就别怪弟兄们下手黑了,只要他敢从古荥渡经过回秦,魏无忌绝对会毫不犹豫地给他当头一击。

当然,若是白起够聪明,就不会从黄河渡口入关,唯一的路线便是直接从河内郡向西挺进,沿黄河故道过韩国渑池回咸阳。

那就不是魏国的事了,剩下的就看韩国是放还是留。

严格来讲,渑池的归属权从来都不省心,韩魏赵都曾拥有过,但经过白起的伊阙之战后,现在是秦国在掌控,名义上属韩国。

不过韩国如今地势狭长,给他一个最恰当的比喻就是一条毛毛虫,被秦国压地死死的,毫无反抗之心。

韩王是个软蛋,但是其公子韩非却胸怀大志,师从荀卿,却不修儒道,一直致力于效仿申不害和商鞅等法家,励精图治。

得到赵括送来的书信,韩非拍腿称快,连忙找来大将暴鸢商议悄悄出兵在渑池拦截白起。

他爹韩王直接被晾到一边,韩非私自窃取虎符,由此也埋下后话暂且不提。

白起这次西归之路,可谓是九九八十一难,关关难过关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