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三重喜(2 / 4)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458 字 9个月前

外的是,曾布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理由无非是唃厮啰一直就是大宋的盟友,本来的益处就是可以让朝廷无须花费什么代价便可牵制西夏。

只是这样的理由,根本不在章惇的眼里。他直接指出:其一,唃厮啰内乱正是插手其中的良机,大宋如果不出兵,万一西夏出兵摘了果子,损失也就大了;其二,既然大宋已经打服了西夏,其实也就意味着唃厮啰原本所存在的牵制价值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么青唐地区还不如收在自己手中最为稳妥。

尚书左丞蔡卞此时也极其不满章惇的专权,他没有正面反对,只是指出朝廷此前发动的对夏战役,期间的消耗以及战后赏赐耗费甚大,去年又为了防备北辽的异动,在河北、河东再投下了不少的钱财。眼下的朝廷府库空虚,怕是不足以支持在西北再来一场大仗。

为了强化这一理由,蔡卞竟然一时头昏,又提及了朝廷之前已经为了接受传国玉玺而举办的受宝大典也花费了甚多,有点用空了国库。可能他想着把这一点提出来作为理由,也是对于自己在这件事上被弟弟蔡京抢了风头而表示不满吧!

只是蔡卞的这一点却是触犯了龙鳞——受宝大典可是赵煦的功绩象征。

别的事可忍,此时的赵煦玉玺已受、年号也改,又怎么能够容忍有人影射他在受宝大典上花费了太多的、甚至是不必要花费的钱呢?

再说,青唐之战的前因后果,早有他现在派出去的心腹走马童贯回来汇报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心里早已经有了定论。

于是,赵煦采纳了章惇的出兵青唐的提议,不过却驳回了章惇所提出的让王愍与王赡领兵的建议,而是改用了王厚与赵驷。

最终,王厚仅率两万军队,历时也只花了一个月,而在此次征战中的耗用,也仅为平时作战一半不到,竟然就奇迹般地收复了青唐三州之地。

八月三十,大朝会上,赵煦坐在宝座之上,看着宰相章惇率领百官,对于天子力主、收复青唐一事,又升殿贺。而此时,则由知枢密院曾布代表宣答,并当堂作出对于此番作战的西军将领的一应封赏。

赵煦此时的心里想起的,却是当时秦刚曾与他讲授的“太极推手”的用力要诀。

这时的他,不仅仅有了平时在宫中与宦官侍卫之间进行身体锻炼时的切磋体会,更是能够实实在在地朝堂中,与众位权臣之间的交锋中多次得到了成功运用:尤其是对于之前他曾有点畏惧的那个身材高大、面色严厉的宰相。

而对于童贯的表现,他则更加地满意。

这个高大威猛的宦官,却总是有着旁人所不具备的细心与独特的眼光,每一回为自己办的事情总是能够显得那么地妥帖与到位。

春节前原本只是派他去高邮给秦刚宣旨降恩,顺便让他问一问青唐的策略,却想不到回来汇报的时候,这个童贯竟然讲得条理十分清晰、层次更是分明。

于是,在朝堂上正为西北战略而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便顺理成章地派了童贯去西北负责走马承受的活计。

而童贯从那里搜集而来的孙路与王赡之间的矛盾,恰恰成为了他从章惇手中缴回出兵战略指挥权的最好的理由。

而与曾布斗得不可开交的章惇,为了获取皇帝在这件事上对自己的支持,也就只能乖乖地接受赵煦所临时指派的正副统军以及监军的名单。

此战,不仅让王厚重回大宋名将之列,更是让童贯一举跻身大珰、巨珰之列。

至少在赵煦的心中,这童贯不论是事先所联络布局的西北商人助力军资运输一策、还是在战斗中能够与军中大将处好关系、还能在战后事无巨细地向其汇报清楚所有的细节。这样的优秀监军,他恨不得在所有出征的大军将帅身边都能安排一位。

至于这次对于童贯的景福殿使的封赏,众位大臣都没说什么,他自己也不会觉得有多过份。朝臣们的封赏,可能还会有着吏部、政事堂的诸多成例限制,而对于宦官的封赏,则只需看他这位天子的心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