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关西五路甚至是关西六路应该指的是同一个地理概念。是指以黄河由北向南流向的那条线以西的地区,也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潼关以西,被称为关西的那一片土地。
大宋立国之后,开始只在这里设了一路,名为陕西路。
很快,由于西夏的独立以及不时而起的战事侵犯,同时还需向北面对辽国的威胁,陕西路便分拆成了永兴军路与秦凤路这两个路,这次分拆后的两路都拥有独立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与经略安抚司,算是非常正式的两个路,陕西路便不复存在。
而随着宋夏之间的战争形势发展,为了更加便于军事动员与战事应对,永兴军路便分拆出了鄜延路与环庆路,而秦凤路又分拆出了泾原路,于是关西地区也就成了这五路。
之后王韶主持河湟开边,在新增加的疆域上新成立了熙河路,便成了西北六路。
不过分拆后的鄜延、环庆与泾原这三路,都只是单纯的军路,也就是说,它们只设了经略安抚司,而转运司与刑狱司仍由原先的两路兼管,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们算是稍低一级的路,其经略安抚使会比秦凤路及永兴军路的经略安抚使稍低个一两个品级。
为了尽快赶到保安军,秦刚他们选择了沿着陕、华、同、鄜这四州的驿道路线,然后再折向西北方向,以到达最终的目的地——保安军。而至于在延安府的上官吕经略使,计划是完成上任后的一系列准备之后再去拜见。
而从陕州开始,便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战争的气息以及相应的各种特别景象。
首先是人烟开始稀少,驿道两边多有荒芜的田地出现;
其次便是道上的行人开始单一化,大多都只是来往的商人;
再者就是路上的这些商人多半都会有武装。这点也很好理解,多年战争带来的弊端就是有人一旦活不下去时,难免会动点邪念。
这里军队多,大股土匪不易生存,但是那种平时是农民、偶尔出手抢劫一把、回家再做回农民的情况就比较多见。所以在这里行走,不论是普通的旅客、还是做生意的商人,都是很有必要带些武器来防身。
不过,秦刚这的一行实在是过于特殊,不仅仅是人数众多,而且服装也过于怪异,有些人还在怀疑,是不是西夏人直接打到内地来了?不过西夏人最突出的特征并非是服装、其实应该是他们特殊的发型,所以看了看秦刚他们还都是与自己差不多的汉人,才放下心来。
所以,胆大的人往往会与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行动;而胆小的则干脆直接避到路外的农田或荒地里与他们远远地避开。
秦刚觉得自己的这样子是有点扰民了,于是便叫人将原先准备进入鄜延路后再打出的旗号都拿出来,大笑道:“本官此番去保安军就任,还是要走得冠冕堂皇些!”
大宋对于不同身份的人使用旗帜已有明确的规范:黄旗必须得是皇家使用,白旗为官军使用,红旗则为民军使用。然后黑旗标识为武将,绿旗标识为文臣。除了这些基本的颜色之外,对于具体旗帜的用料、装饰以及标字则没有太多的约束。
于是,秦刚的这支队伍,开头打出的是四面绿身红翼的文臣竖旗,自上而下是“知保安军”四个大字,其后便是一水的“秦”字三角红旗,意为这是秦姓知军的私军家丁。
一时间,旗面迎风烈烈,甚是威风。
而之前一些同向而走的商旅,大多都是选择避在路边等他们走后,才远远地跟在后面。
而现在一看到这些旗帜,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朝廷命官到前线赴任,那这可是一支最可靠的队伍啊,还是赶快跟紧了他们,岂不是白白蹭到的安全保障吗?!
秦刚看到有了旗帜的队伍显得分外精神,便挥手叫来一匹马,自己翻身上马,疾行到了队伍开头,放开嗓子对着士兵们喊道:“儿郎们,把船上教习过大家的军歌记起来,随我唱起!”
原来,从处州出来后,很长一段路都是坐船,在船上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