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题目为《风雨端阳》”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余容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四句念完,在场的有一半人都愣住了。
林武功凭着直觉就知道,这一定是秦刚所作。
绝句虽然只有四句,很短,但却比八句的律诗难写。
前面这些学生的作品之所以一直未有特别高的分数给出,就是因为他们的诗词,太注重于格式与韵律,也就是所谓的为了写诗而写诗。
而眼前的这首诗就完全不同:
首先,它的起文就是准确地抓住了今天、尤其是刚才的气候突变的那个时刻,并以“风雨端阳”之由起笔。
所以,它写的不是任何一个其它的端阳,而只是今天的这个特殊的、有着风雨交织的端阳节。
其次,诗词是用来咏志的,并非只是简单单纯地抒发感情。端阳节纪念屈原大夫,前面也多有学生提到。可是要纪念屈原的什么呢?他们都没提到,甚至未必清楚。
只有这首诗,却准确地提炼出屈原在投水前“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悲剧人生特质。
再者,诗词需要考究作者对于字词句的运用功底,但更需要能有临场激发的托物灵感。第一句的风雨与晦冥的天气,是刚才众人皆有感受。而第三句所提到的余容,正是此时众人从堂中看出去便能见到那丛芍药花的别称。余容(芍药)在笑作者,同时也是在笑我们众人啊!
最后,又别出心裁地将不喝酒的陶渊明请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屈原伟大人格与内心追求的无限怀念。
片刻宁静之后,便有数人轻叹“好诗”。主桌上的几名评审官也在彼此相视,却又默契地低头写下评级。
结果送去后,陈主簿有点兴奋,又反复将五张结果再看了两遍,才激动地宣布:“刚才诵读的七言绝句的作者是秦刚,他的最终得分是……五甲!”
“哗”堂内的众人都沸腾了。这可是“五甲”啊,说明是五个评审官全部给了甲等的评价,也是到现在为止的唯一一个全甲作品。
而此时,最激动的人与最失落的人,居然都是与秦刚一桌。
最激动的是他另外的两个同学,一个劲地向别人指着秦刚说,“就是他,秦刚是我们学堂的同学。”
而最失落的莫过于张徕了,随着一篇篇诗作的评分出来,他的“三甲两乙”已经稳居第一的位置好长时间了,眼看就要结束,却突然跳出来了一个“五甲”的作品,而且这个“五甲”的获得者居然还是秦刚。
主桌的几位评审官里,听到姓名后的毛滂与林武功都有一种“果然是他”的表情,另外三人则相对反应一般。
夏归厚拱手道:“这是本次诗会的第一首‘全甲’诗作,是否能请毛知军给我们评点一二啊?”
其他人都露出了非常期待的表情。
毛滂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对众人道:“此诗先看格律,对仗工整、平仄得当,起承转合也已深得七律绝句之法。这便是其一。”
“写端阳的诗,从纪念屈原入题本属常规手法。但此诗却是先以景入手,抒情思人,忆人明志,以志抒怀。其文思精巧,环环相扣,这是其二。”
“唐人刘知幾在《史通·言语》曾云:语存规检,言喜风流。说的便是此诗之用语风格,非矫揉造作,不无病生吟,寻常事物,通俗之语,却言透诗人的胸怀与志向,若要寻找此诗的风流之眼,当属末句的‘无酒独醒’四字,此境界,本官亦是十分向往啊!这是其三也!”
“综上三者,本官以为能给甲等之评定,汝等以为然?”
众人一起拱手称道:“毛知军高见!且一言以蔽之,我等深以为然。今日端阳诗会执风流者,当属城东学子秦刚!”
五甲作品既出,余下的几篇自然也就没有了悬念。
最后陈主簿稍稍整理了一下所有的评分结果,宣布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