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神话(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3 / 4)

沙漠,跨越险峻山脉,将大秦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在此过程中,大月氏商人不仅赚取丰厚利润,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罗马对大秦丝绸格外喜爱。罗马的贵族们以穿着大秦丝绸制成的衣物为荣,丝绸在罗马市场上价格高昂且供不应求。罗马商人渴望与大月氏商人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以获取更多大秦丝绸。

除了丝绸贸易,我大秦的瓷器、铁器等物品也通过不同贸易渠道流向周边国家。与百越之地通过海上贸易路线进行交换,百越的精美手工艺品流入大秦。

在西方,康居、奄蔡等国与大月氏、罗马同样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康居的香料、珠宝,奄蔡的马匹、皮革等物品在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顿了顿,易华伟看着孔鲋,微微一笑:“孔“孔大家想知道这地图的真伪,太简单不过了。我相信,不久之后,西羌以及匈奴的领土将会纳入我大秦的版图。”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易华伟身上,等待着他进一步的解释。

易华伟的目光再次落在以孔鲋为首的儒家学者身上,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各位儒家贤士,如我朝新纳西域,若此地民智不开,风俗不化,长此以往必成隐患。而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可导人向善、明礼知义。西域之民若受儒学熏陶,必能如内地百姓一般,尊崇王化,使国家长治久安。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诸君以学识渊博、心怀天下而闻名,此时正应挺身而出,为国家尽一份心力。”

易华伟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儒家学者们的心上。

“啊?!!”

“这是何意?”

儒家众人听了易华伟的话,顿时面面相觑,心中各自盘算着。孔鲋微微皱眉,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丞相大人,西域之地遥远而艰苦,我们前往教化,恐非易事。”

易华伟点点头,神色中透露出理解:“我深知此行艰难,但国家大义当前,我们不能退缩。陛下对此次教化之事极为重视,定会给予你们充分的支持。”

“前往西域,虽条件艰苦,但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旦教化有成,你们将成为名垂青史之人,不仅会得到陛下的嘉奖,加官晋爵指日可待,还会受万民敬仰。在西域,你们将是文化的传播者,拥有无上的威望,可按照自己的理念培育人才,为儒家学说开疆拓土。”

易华伟的话语充满了诱惑,试图激发儒家学者们的雄心壮志。

一些年轻的儒家弟子眼中露出了向往之色,开始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个诱人的提议。然而,仍有一些人犹豫不决,他们担心西域的艰苦环境,害怕自己无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易华伟见状,脸色一沉,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仿佛能看穿每个人的心思:“当下朝廷决心在西域推行教化,若诸位不愿前往,陛下定会认为你们只图安逸、罔顾国家。日后在朝堂之上,恐怕再难有你们的立足之地。且儒家一直倡导为君分忧,若此时退缩,陛下亦可能对儒家学说的实用性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儒家在朝中的地位以及诸位的前程。莫要因一时犹豫,而致追悔莫及。”

儒家众人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孔鲋看着易华伟欲要反驳,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若抗命不遵,以陛下之威严,定不会轻饶。轻则逐出京城,甚至可能累及家人、师友。而若顺应朝廷之意前往西域,待功成归来,荣华富贵、尊崇地位皆会随之而来。望诸君深思熟虑,莫要选错道路。”

易华伟语气严肃,目光紧紧地盯着儒家众人,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儒家众人听了易华伟的话,脸色各异。有的人面露恐惧,开始担心起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有的人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权衡着利弊得失;还有的人面露不甘,他们不愿意离开舒适的京城,前往遥远而艰苦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