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信物,哪怕是先不定下来也能名正言顺的插手未来姑爷的教养,叫他在婚前不许有通房,不许有美婢更不许去花街柳院。中途要是对方看着不成器了也还来得及看其他的人选。要是等谢静姝年纪大了再相看大部分儿郎家里怕是已经安排了莺莺燕燕,更重要的是,等到那个时候相看,定下来不久就要成婚。是对方有些不好,那也来不及再找更好的。王夫人是不介意自己的丈夫三心二意的,但是却希望女婿能对女儿一心一意,多些真心。
所以不如早些相看起来,将家里的要求放出去,有意向的人家自然会按照要求来做准备。当然,上面的诸多条件里,能摆在明面上的只有一条,做长辈的希望家里的女儿有个一生一世一心一意的夫君不是什么坏事,说出去也是疼孩子,一般人也不会太介意这条。
因为按照时下重嫡轻庶的风气,保证长子是从嫡妻的肚子里出来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婚前以及长子出生前,女方有这些要求不过分。至于后面,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要是夫妻相处得不好,家中是儿郎的人家难道还怕自己儿子被钳制住不敢找可心人?其他的要求反而是不能直接拿出来讲的,容易被旁人说嘴,私下里挑拣便可以了,摆在明面上就显得谢家说亲有些苛刻了,没有必要。
谢静姝刚过完六岁生日的时候王夫人无意间提了一嘴要开始给谢静姝相看人家的事情,谢静姝对于自己要开始说亲的事情有些羞涩,但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从小她接受的教导便是这样的,以她的年纪,还不能跳脱出长辈的教导来看待身边的这些事情。
二月份的花朝节前夕,谢老夫人接到了端敬长公主的邀请,略微思忖片刻,便让人给定慧阁和王夫人那边传话,长公主的帖子里面同时邀请了府上的小姐,她自然是准备带谢静姝去的。
长公主是一个封号,端敬长公主当初在先帝的姐妹当中并不是最受重视的,相反,先帝对她很一般,为这个妹妹挑选的驸马家世也一般。先帝当年和先皇后的关系并不好,比起皇后,他更为宠爱皇贵妃杨氏,杨氏从一个最末等的官女子爬到皇贵妃的位置上不过三年,当初先帝并不是中宫嫡出,因此他上位之后,对于世家大族嫡出的皇后十分冷淡,他觉得后宫中那些大户人家嫡女出生的妃子都十分高傲,因此更爱小意温柔的杨氏,杨氏七年中生了六个孩子,五女一子,当时杨氏的儿子一出生,先帝大喜,竟然说出:‘只有此子方可为帝’。
这话一出,这孩子当晚就没有呼吸,因为杨氏所生的儿子,先帝当初几乎是血洗皇宫,一共诛杀了宫女太监七百五十一人。能够进宫当宫女的也都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按照晋朝的规矩,四品以上官员家族的女子年满十五岁未婚者大选,四品以下的官员家族的女子年满十五岁未婚者参加小选,小选入选的话便作为宫女,二十五岁可以返家。虽然潜规则里面能够入选的都是官职低微的人家或者是庶女,但是因为一件没有定论的事情死在皇宫,此事牵连甚广的,但是先皇根本不管,甚至想要让其他的儿子给杨氏所出的儿子陪葬,其中还包含了先皇后所出的嫡子也就是如今的皇上。
儿子死后不多久,杨氏也死了,先皇病重,先皇后趁此机会扶持皇帝上位,端静长公主以皇上亲妹的名义旗帜分明的支持了先皇后,再后来先帝去世,现在的皇帝十岁登基,便听先皇后的劝说给了她长公主的封号,但是先皇后也就是太后在皇上大婚当年就去世了,皇上对这个姑母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端敬长公主膝下单薄,和驸马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早逝,儿子并不成器,如今一家都在外地任官,只有一个孙女陪在端敬长公主膝下,如今七岁了。
花朝节当天,谢静姝打扮得十分精致,周嬷嬷给她穿了一身红色的牡丹团纹袄裙,配上红色的白兔毛斗篷,胸前带着黄金缠丝的红玛瑙璎珞,手腕上带了一对黄金錾刻牡丹手镯,何嬷嬷按照今日的打扮给她梳的头,谢静姝目前的头发还不是很长,但是她的头发和谢老夫人一样的浓密,头发一半梳成辫子盘在脑后,一般挽成双发环坠耳朵后面发环上还绑了红色的绣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