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亲国戚,要么就是在家中得父亲偏爱,在晋朝即便是百年的世家,对姨娘和庶女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不是花不起钱,而是晋朝对嫡庶之别看得十分重要。
除了庶女们,庶子和嫡子子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谢静安和谢静明如今的院子里便是一个嬷嬷一个管事,两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鬓,两个书童,四个仆役和两个粗使婆子,开蒙也是谢玉庭亲自开蒙,后来请了举子上门教导不说还送去了国子监。
比起庶女们,庶子们稍微好些的是都有自己独立的院子,这是因为时下都是父母在不分家,以后他们娶妻生子,没分家之前都是住在这个院子里,因此现在显得宽敞些,但以后未必够住。因为他们要外出念书的缘故,照顾他们的人也多一些,但是一般只有两个丫鬟,一个书童,两个仆役和两个粗使婆子。他们开蒙和读书都是统一送到族学的,和谢氏其他旁支子弟一起读书明理。等谢玉庭百年之后,府中七成都是嫡长子谢静安的,剩下的三成里面八成都是剩下的嫡子谢静明和谢静知平分,最后剩下的才是庶子们平分。这就是为什么谢玉庭对于谢静明的的教养计划里还规划了做生意的原因。
好男儿不吃分家饭,不止谢静明,谢静知以后长大了,他也会给他想好能养活一大家子的营生。至于庶子们,谢玉庭自觉给他们分了财产已经是不错了,没有精力再管。庶子还算好的,外嫁女除了嫁妆,是分不到家中的任何财产的,谢玉庭喜欢儿子,但是对于女儿他也是疼爱的,这里特指嫡长女,外带一个排行五的嫡次女,他表达疼爱的方式前面也说过了,早早的他就给谢静姝开始备起来嫁妆,谢芸娘的也准备起来了,只是五根手指有长短,想着谢芸娘还小,所以目前为止,他准备的东西大头都是放在了谢静姝的嫁妆单子里头。
但是哪怕谢玉庭这样,姨娘们也觉得正常,甚至还得感谢王夫人不是个难缠的主母,月例银子不曾克扣,还偶有赏赐下来,已经算是很不多了。所以这年头,凡是嫁娶,女子一是看能不能当正头娘子,再是看男方是不是嫡子,最好的便是嫡长子了。男子则是看女子是不是嫡女,再就是家中是否有嫡兄弟。当然,大户人家的庶子在嫁娶上怎么说也是要比小门小户的嫡子好的,只不过晋朝的风气便是重嫡轻度,当今圣上把皇后嫡出的长子早早立了太子,上行下效,大户人家嫁娶选择多,所以会更看重嫡庶一些,但是普通百姓,能活下去就行,他们辛苦一年到头来都不一定能攒下三两银子,哪管是不是做妾,或者嫁的是嫡是庶。
谢静姝往日其实不经常能见到几个庶出的兄弟姐妹,但是每日姨娘们都要带着庶妹们来向王夫人以及谢老夫人请安,有时候谢静姝也能和他们碰上。她的二妹,三妹,四妹全都是一个样式的名字,二娘,三娘,四娘,名字谢玉庭其实也没正式取,只是这样叫着,后来谢静知和谢芸娘出生后开宗祠的时候就顺手把这几个不算正式的名字记到了族谱里面了。唯独谢芸娘因为是嫡出,谢玉庭便点了一个芸字,古籍中传说芸草可以死复生,也是希望女儿健康的意思。其实谢玉庭不单单对庶女不上心,他对庶子们的名字也不上心,五个庶子的名字他也不上心,就是按照春夏秋冬一溜的排下去的,用完了就开始用东南西北,他只有五个庶子,才用到东,还有三个备用。
不过谢玉庭孩子着实算不得少了,嫡出的子女就有五个,大一些的谢静安、谢静明和谢静姝都十分讨他欢心,小一点的谢静知和谢芸娘还不懂事,但是也十分乖巧。所以对于庶出的子女一直都不怎么当回事,而且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多,他最近几年也开始修身养性,很少往姨娘房里去了。就这样,府里上上下下不算主子也有一百多号人,这还不算外面铺子里面的掌柜和伙计,还有庄子上管事和下人。好在谢玉庭对于商贾一道较有心得,他在户部因为这几年给皇上出来不少丰盈国库的法子,混的如鱼得水的同时,自己府里面的铺子也是光明正大的跟着皇上的决定走,要说没有人眼红是假的,不过这些谢玉庭都能处理,总之府上钱是不缺的,只是别的他不用管,五个嫡出子女以后成婚的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