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和对人(2 / 5)

》的书籍交给鲁舒道:“这两部书籍考科举都用的上,你好好研读,遇到不懂之处可以来找孙叔通。”

鲁舒拿着手中的《论语》和《小学数学》激动无比,他来的陈郡也有几天时间了,自然知道书籍的珍贵了,只可惜他囊中羞涩买不起,而现在孔鲋就是在改变他的命运。

他当即双手捧着书籍对着孔鲋磕了九个头道:“孔师,孙叔师,大恩大德小子没齿难忘。”

看着离开的鲁舒,孙叔通奇怪道:“老师很看好他?”

孔鲋摇头道:“这些年来儒家的弟子太艰难了,能帮一个算一个吧。”

孙叔通想到在咸阳城因为刺杀始皇帝,而被彻底剿灭的秦墨感叹道:“百家之人,何人不难。”

秦墨和秦国联手上百年,秦墨的高层都在秦国有官位,虽然不算是位高权重也受到始皇帝的重视。但这些秦墨却为了心中道义敢刺杀始皇帝,最后整个秦墨被灭绝,对这样的义士他是敬佩的。

而后孔鲋带着孙叔通进入招贤馆,打算在空闲时间之后,再想办法把自己的这个得意弟子举荐给徐凡。

这个时间段孔鲋的确很忙,陈郡科举的主考官就是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都要为科举考试而忙碌,根本没有精力分心做其他事情。

而另一边鲁舒则开始去到街面上,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毕竟科举还是有好几天时间,他还要吃喝。

鲁舒来到陈郡经常招工的地点,蹲着手中拿着《论语》小声研读。他的这番作为却没有人嘲讽他,因为这段时间来了太多像鲁舒这样的穷士子了,四周的人反而佩服他们的坚毅,穷成这样了,还要坚持读书真是毅力惊人。

而这种风气的养成也和陈郡的大环境有关,徐凡的汉国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读书人自然是越来越多了,军中监军需要读书人,庞大的手工业区需要读书人,还有大量吏员空缺都是需要读书人。

陈郡的百姓看多了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被汉国看中,很快就成为了官老爷,最差也能混到一个吃喝不愁的好差事。

而且这不是一个两个幸运儿,是大量的人因为读书改变命运,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读书真能改变命运,他们当然愿意投入了。

这些年在陈郡入学的小孩越来越多,光义军办的公立小学就有十余座,几千学生在此读书,陈郡的社会风气自然发生了转变了,陈平要是生活在现在的陈郡,他的嫂子绝对不会嘲讽他只会读书却不知道做事情,只会认为他志向远大,他日必定会大展宏图。

“招工了,招工了!”一个大汉猛叫道:“码头区招工,一天五钱工钱,还包吃包住,有愿意来的赶快?”

“五钱!”鲁舒一听马上叫道:“我去!”

始皇帝36年11月4日。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东方刚刚露出肚白,天气越发冷了几分,好在今天还出现了太阳,温度快速提升,算是冬日晒太阳的好日子。

陈郡无数身穿简陋衣服的士子早早起身,将考试所用的各种物品准备好,而后向着陈郡外校场走过去。

此次科举考试的人数太多了,超过了2000余人,陈郡暂时难以布置一个2000多人的考场,只能学习上一次在军营当中设立考场。

“这次科举我一定要考上。”鲁舒暗自下定决心道,有像他这样的考生还有不少,他们穿着简陋的衣服,科举成了他们翻身的唯一希望。

当然有像鲁舒这样紧张,期待命运改变的贫穷考生,也有豪强贵族的子弟,他们坐在马车上,有着仆役帮忙他们笔墨纸砚和书籍,对这场科举他们也没有发现在心上。

没别的原因,考题太简单了,他们都得到了上次科举考试题目的,发现上面的题目对他们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几乎就不存在考不上的问题。

而且即便考不上,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一个田吏而已,连百石俸禄都不到,他们根本不屑于这种小吏,要不是家族上的族老压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