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不是见物就燃?城里起了大火,城上守卒难道还能安心守城?咱们趁机猛攻,这驺县城呀,咱也有可能就把它打下来!”
“褒大兄,你这1策……”
褒赣问道:“校尉觉着可用么?”
可用肯定是可用,但破坏力太大了。
这1把火真烧起来,城里的百姓会受到多大的损失?
此乃褒赣等头次参加诸葛亮会,为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曹幹没把否定他此策的话道出,未有接着往下说,转开了话头,只是说道:“连带火烧城门、堆积土山、夜攻等策,我1并呈与将军。”问诸人,说道,“诸位大兄,还有别的办法么?”
帐中安静下来。
没有人再说话。
已是无人再有别的计策。
曹幹结束了此次会议,叫诸人各回本屯、本曲,好生休息1晚,养足精神,好明日接着攻城,自则离营,赶至城南,中军大营里见到刘昱,将除了纵火烧城外的此数策向他呈上。
……
人,时常会面临两难的抉择。
比如褒赣“纵火烧城”此策,对曹幹来说,就是1个选择。
褒赣之此策,如果得成,好处不用说,驺县城能够比较轻松地打下来,更重要的是,曹幹的部曲也能够因此而减少伤亡,可坏处也很大。则该何如选择?是为减少部曲的伤亡,而选用此策;还是出於爱惜百姓之心,为城中无辜的百姓而不用此策?
曹幹最终还是选择了不用此策,所以,在向刘昱呈报的时候,他没提此策的事儿。
表面看来,他好像是“胳膊肘朝外拐”,妇人之仁,为了“不相干”、“不认识”的城中百姓,而不顾惜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部曲的性命。可实际上,他的这个选择和决定,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1个虽亦觉此策有用,——他岂会不顾惜他部曲的性命?但必须要做出的选择和决定!
之所以他会做出不采用此策的这个决定,不仅是因为不愿使城中无辜的百姓受到损失,与他已在本部中确定下来的“政治路线”相违,同时也是出於客观上的长远着想。
就像约定俗成的“不杀降、不杀俘”1样,战争虽然是残酷的,可战争也是有底线的。如果采用了“纵火烧城”这样的攻城办法,事情传出去后,他曹幹往后再攻别的城时,别的城会是何种反应?固然有可能会因此而降,可更多的可能只怕是会因他的“残暴”而坚决抵抗。
是以,此策不可用之。
曹幹到刘昱帐中时,刘昱也正在与陈直、谢龟、周通等商议攻城的办法。
听了曹幹此数策之献,刘昱征询过陈直的意见,除掉堆积土山此策外,尽皆采纳。
次日攻城。
上午正常攻城。
下午时,老营的老弱、被裹挟的百姓收集到了足够的杂草、柴火,装了满满的百余大车,各送到至城西、城东、城南。——城南的刘英部、刘昱中军也参与攻城了,只不过他们是佯攻。攻城之3面,遂1边攀城而攻,1边把杂草、柴火1车车的运到城门边上,点火烧之。
烧到傍晚,杂草、柴火用尽了,3面城门也没有1面被烧裂的。
却乃是因为城头上备的有水,每当火势稍大之时,城上就泼水下来。半天的火烧城门,唯1的用处是燃起了许多的黑烟,把驺县城墙上下、城之内外,弄得烟熏火燎,莫说守城的守卒、攻城的义军战士,便连城内的百姓、城外义军兵营里休息的战士,也都被呛的受不了。
郭赦之摸着脑袋,喃喃地骂了句,说道:“他娘的,烧城门这招儿,老子往后是绝不再用!”
南成烧过1回,没成功,这次又烧1回,还没成功,这个办法他打定主意,以后是不用了!
烧城门之策不成,尚有夜攻此策。
暮色里鸣金收兵,参与今日攻城的各曲、各屯战士还回营中。
曹幹召来李顺、胡仁等,布置今晚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