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334谁说国富就不能亡国的(3 / 5)

不会触霉头。

朱元璋也在斟酌,随即询问:

“布犁,你觉得是应该先国富还是应该先民富?”

“陛下问的确实是好问题。”王布犁摸索着自己的牌道:

“理应先国富,但是国富之后,怎么让民富是更大的难题。”

朱元璋也赞同王布犁的说法。

若是国家都没钱了,那还怎么平叛?

跟明末一样,钱财都被勋贵豪强给拿走了。

皇帝手里连发钱征兵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抵御外敌入侵以及农民起义了。

大明也就顺理成章的灭亡了。

“隋炀帝的大业,是做什么来着?”

朱标的老师也没怎么教过他这种知识。

学习的韩非子之类的帝王辅导书籍还是更早期的。

王布犁又比了个:“还是两点,一个是“事四夷”,二是“务巡游”。

这两项都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过度役使了民力。”

朱棣看着自己的牌面,对于第一点很感兴趣:“妹夫,什么是“事四夷”呢?”

对于朱棣的疑问,王布犁还是很愿意解释清楚的:

“四夷指的是大隋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三个字说隋炀帝招揽西域少数民族来朝拜,并下令让他们途经的郡县花费巨资来招待。

隋炀帝还引诱西突厥政权献地内附,为供应戍守此地的军民,从内地转输物资巨万,大量民夫死于道路上。

更不用说他还三征高丽,为此征发的兵役人数达百万,力役更是无数,常年在道路上向北方粮仓运输粮食的民夫就达几十万人,士兵与民夫也是死者相枕。”

“瞧瞧咱,四方来朝,朕也只是让他们住在驿站,使者的额外花费全都自己掏钱,咱大明绝不给他们花钱。”

朱元璋对于这件事很是非常自得的。

他不单单是对自己抠逼,对于外族来朝那同样也抠。

“至于外族内附这件事,咱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更多的是让他们在长城外放牧,用牛羊换取粮食以及食盐茶叶等,根本就没想过要供养他们。”

朱元璋对于隋炀帝这番做法很是不满,这不就是搞一帮大爷来享受了吗?

我可去你娘的!

在大明,没有人能是大爷!

“我去北平就藩,老子还想着驱赶那帮投靠大明的人去打蒙古人呢。”

朱棣其实也是有点受他爹的影响,一定不能平白无故的给别人花钱。

有这钱还不如赏赐自己的部下,到时候跟着自己拼命建功立业,还得靠他们呢。

“那务巡游?”

朱标倒是对于这个挺感兴趣。

王布犁瞧着朱标打出来的牌:“就是说隋炀帝为了巡游天下,发起了过多过于频繁的重大工程建设活动。

比如,炀帝在即位初期,大业元年605,就营建东都洛阳城,每月役丁200万人,近四成劳力死亡。

大业三年,发丁男百余万;

大业四年,发丁男20万修筑长城,死者超过一半。

从大业元年开始,隋政权就持续开挖大运河。

到大业四年,仅这一年内,为通济渠和永济渠的施工,就各自动用劳力百余万,人员死伤无数。

总之,在隋炀帝统治的13年里,几乎年年滥发徭役,不仅人数规模空前,而且超时延期,甚至从不限定工期、役期。

更糟糕的是,徭役的强度高、生活条件差、执法严,死亡率极高。

常年徭役,让民众不得休息,

百姓不能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民生极度贫困。

于是,“天下死于役而伤于财”。

这也是我向陛下建议,一些庞大的工程为什么要分期完成,而不是一口气做完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