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321党争(3 / 5)

,仙人也会拉屎吗?”

“啊?”

这个问题给朱元璋难住了。

谁他娘的会关心这种事啊!

朱元璋没兴趣与儿子讨论这种事,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遇到过什么仙人。

天知道啊?

朱元璋父子两个已经习惯了坐在一块巨大的显示屏面前看后世子孙。

前面一直都是看皇帝的操作,今天突出看的是臣子的操作。

“党争”两个字完全显露出来。

其实朱元璋心里是有些期待的,瞧瞧大明后来的党争到底有几分厉害。

明初的党争完全就是他朱元璋一手操办出来的。

紧接着在嘉靖朝党争就已然出现,从根本上并非是臣子们主观上有强烈的**,而是嘉靖的驭人之术,是他一手挑拨和掌控的结果。

看到这一开头文字,朱元璋很满意。

果然后世子孙还是懂得给他这个老祖宗脸上贴金的,并没有把浙东以及淮西集团的党争真正原因如实的写在史书上。

反倒是把党争事件的开始算在了嘉靖的头上。

朱元璋这里是觉得后世子孙给他脸上贴金,可实在是明初的党争根本就没有什么太高的难度。

浙东党派根本就不是淮西党派的对手,朱元璋他让浙东党派的人作对,都没有人愿意。

不得不说老朱在控制党争这方面,还是挺差劲的。

门户意识既开,遂演变成为一种政治模式,以及官场套路,后面的人,很容易就走到这种思路里头。

既是政治经营的策略,亦是做大官的要诀。

到万历中期以后,伴随若干重大问题的争论——从“国本”之议、矿税之争,到“忧危竑议(妖书案)”、“续忧危竑议”、“福王之国”、“梃击案”。

“爹,万历期间竟然出了这么多的事情啊!”

朱标指着那些标题,眼里是浓浓的震惊之色。

朱元璋也只是了解其中的一丁点,但是他觉得这些事情都是从争国本往后的政治斗争。

“且先看着。”

朝臣之间,派系林立,咸以彼此攻讦为能事。

而政见分歧之外,一些人情世故也渐渐羼入其中。

师门、宗姓、乡党……终于形成了齐党、楚党、浙党、东林党这四大政治势力。

但是这个时候的“党”,既无组织,亦无章程、纲领。

他们自己内部未见得有“结为同志”的意识。

而是自外人、尤其相敌对的政治势力眼中,这些人沆瀣一气,勾结在一起,于是拿“党”这样一个明显带有丑化意味的词来形容政敌。

但是自嘉靖以后的结党,那些人的段位实在是过低。

在因为拥护太子朱常洛的行为当中,触怒了万历,他把不少人革除。

于是这些人回到老家江南开办讲学。

朱元璋听着他们这些江南人士说着什么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以及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防备女真人。

“哈哈哈,真是笑死朕了。”

朱元璋忍不住指着巨幕道:“这帮人过了这么多年依旧是只会喊空大的口号,治理国家的真本事都没有。

让他们去干上面所说的那些事,他们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能干成,朕就觉得他们不都是酒囊饭袋了,至少出个有本事的人。

一群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懂他娘的什么治国!”

朱标当然明白他爹的意思。

皇帝所需要的都是技术性官僚,如此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比如王布犁那样的,真有本事能干活,还能干好的,少之又少。

可是那些科举选拔出来的进士们,干出来的政绩,还不如一个县衙小吏咧。

以至于现在大明的科举暂停,让众人都重新学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