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246为公主提前试过驸马的功夫了(2 / 5)

由户部尚书建议,采取海运和河、陆相兼的运输办法。

对于天子询问运河的事情,薛祥知道工部是养着三十艘马船和快船的,主要是用来运输贡品。

更何况通过同王布犁的交流,朱元璋可不觉得王布犁是一個心里没谱之人。

再加上当了皇帝之后更是重视国本(田地),抑制商业行为,也是正常的选择。

即使有时候姻亲关系又脆弱的一笔。

一由江入淮、黄河,到阳武县,陆运到卫辉府,由卫河运到蓟州,叫做河运。

再加上国内想要往北运输节省时间,就只能靠着漕运。

这个时间点,郑和已经下过四次西洋了,两年后举行了第五次。

一听到收税,朱元璋的眼睛当即就亮了。

“嗯,不要太明显了,过两天他就该成亲了,有些事等到事情办了再聊,兴许将来的心气就不一样了。”

南京、南直隶、浙江、福建这四个地全都没有海军了。

马船主要是为土司和属国进贡使者乘坐到西南地区,快船是为了水师支援用的,都是南京附近卫所的兵负责,隶属于兵部。

朱元璋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教导过王布犁,少年太得志,容易栽跟头。

故而朝廷往北运粮,多是要在风平浪静处改为陆运,船只平安经过黄河段,再装上船运往边境。”

薛祥说的很符合实际的情况,这种危险的因素直到清朝开凿中运河段,彻底结束了漕运借黄河行运的时代,并且建成黄、淮、运交汇枢纽,缓和河面比降,减轻浊流灌运。

“尤其是冬天河道封冻,对于水上运输影响极大,冬季的黄淮之间天寒地冻,河流封冻期足有三个多月,与此相应,舟卒亦还营,至春复集,名曰放冻。

元朝为保障大都供应,除了例行海运之外,又开通会通河,使内河航运的线路由东南西北向转变成南北向。

供应目的地的大幅度北移,不仅使运输距离加长,更在无形中延长了冬季封冻的日期。”

朱元璋也知道,相比于风险性更高的海运,他还是愿意相信漕运的。

只不过大明的政治重心在江南,向北方运粮的压力不如永乐迁都后的压力大。

对于漕运也就那样,在河面封冻之前,把粮饷运到北方就行。

再加上徐达几次从山西迁徙人员到华北地区,朱元璋相信再过几年,朝廷供应北方粮饷的压力就会小上许多。

如今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老朱缺乏的不是粮食,而是钱币,但他就是没有,也找不到什么铜矿。

为了发行纸钞代替铜钱,就下令不让金银在市场上流通。

老朱对粮食的储备还是非常满意的,可一提到银子储备,就失望万分,同后面张居正是一个发愁的模板。

“若是想要漕运更加便利,还需要修缮黄河?”

“对。”

听着薛祥肯定的回答,朱元璋倒是不着急了。

元朝就随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旧历。

他目前还真就没有修缮黄河的心思。

按照惯例,黄河哪年不闹灾啊?

最为重要的是,朱元璋也没有寻到什么治河能臣。

若是随便派人修河,那就是劳民伤财,最终走向同大元并没有什么不同。

“陛下,修缮黄河从来不是一件小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啊!”

工部尚书薛祥赶忙劝谏了一句:

“与其修缮黄河,咱还不如修一修运河,至少能够积累经验,还能解决一些困难,黄河没有把握就不要轻动。

否则一旦下一场大雨,就容易把黄河给冲破,水淹各地。”

所以中国人是喜欢中庸的,相比于掀屋顶,开个窗户他们还是更容易接受,并且还要反过头来劝你也接受。

“修缮黄河朕目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