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经过建文帝改革失败的文官们构想出来的“文官之志”并没有被放弃。
待到秦王去西安,庆王去宁夏,二王都接手了各自防区的军权。
同时,他们还不受文官的限制。
“不大可能吧?”
“是这么回是。”
“你先分开练,火器这玩意不需要人多强壮多厉害,你把选拔下来的,不适合骑马抗着盾牌冲锋,力气不佳的士卒,都拉去练习火器火炮,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当然目前大明的陕甘宁的西北地区,才是防御北元势力侵扰的战略要地。
六一.二二三.一五一.九六
细细思索,这小子就更加不可能看破自己的身份。
尤其是享受着皇帝的信任,作为皇帝的代表节制最为重要的军队,他们没有诸王子与之竞争,因为后者已被朱允炆不费力地从军政职务上撤换了下来。
朱棣并没有听出王布犁话里的意思,现在的他还是过于稚嫩了。
王布犁突然提起鱼竿,发现鱼跑了,忍不住叹息道:
这三者就成为北方的三大防区,成为北方的坚固防线。
目前而言,这种依靠火器大规模作战的方式,并没有被应用在蒙古人身上。
因此他们相信只有提高儒家价值观和文官的权威,去掉有权势的和半自治的诸藩封王子,才能使之得到纠正。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不仅要屏蔽腹里地区的安全,今后还要为开通西域,扩大大明对西域的影响。
这十七处卫所的士卒,待到朱棣就藩后,全都归他一个人调度。
但建文帝明显的重文抑武的苗头,以及对他亲叔叔的狠辣手段,让不少人不自觉的就屁股歪到燕王那里去了。
朱元璋微微眯着眼睛,他非得要见一见王布犁,同他好好聊一聊,免得这小子又背地里想要搞出什么事情来。
大家为了追赶蒙古人,也多是骑马作战。
说句朱棣位高权重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晋王控制的兵马比朱棣多多了。
军中不是没有合适的位置,只不过是你这个主将没有找对安排人的位置。
“可是父皇如今因为倭寇不让出海,再加上蒙元两次攻伐倭国都损失惨重。”
不会吧。
这股风气从大明中叶一直延续到清中叶,章总决定恢复朱允炆的合法地位后,才得到满足。
朱棣相比于他爹喜欢治理,对于打仗更加感兴趣,治理国家有时候就抛给他的大胖儿子。
朱棣被王布犁描述的场景说的笑出声来。
看样子王布犁又不在县衙,导致爹再次无功而返。
他讨伐蒙古,吞掉安南,实打实扩大明朝的版图。
最重要的是促进他们对朱棣的个人忠诚!
“爹,你想想,要他识破你是郭主事的身份,难不成有些话还会说给你听吗?”
因为炮多是在攻城或者防守上面使用。
所以北方等地养马的挑费不少,而且也建立了不少的草料场(林冲看护被烧的那地界)。
朱棣连连颔首,他也觉得总是被动防守算个什么事啊!
那根弦总是绷着,容易松弛喽。
王布犁把鱼脱钩放在鱼篓里,重新甩了下去:
“其实没必要只把眼光放在北元上面,大明周遭的版图很大的,往西还有不少国家,纵然是往东也有倭国之类的,干掉他们也是扩张大明版图啊。”
可这种话该怎么传出去呢?
朱棣自己就是一个重新建立军事贵族的阶层,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统治的基石,而他则顺理成章成为军中的领袖。
王布犁把鱼竿插在地上,捡起小木棍在岸边划拉:“还得保证明军士卒的火器犀利。
朱元璋所封的贵族大多数是他原来的战友们,他们享有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