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206此乃治世之言(4 / 5)

这里是活不下去的。

因为王布犁的缘故,其实朱元璋父子两个,在得知他的秘密之后,就已经派人去查他之前的所作所为。

可以说,王布犁进了县衙之后,除了以力服人的手段,也没少背地里使坏,暗中吐丝结网,才能以后辈之身抓住机会当上了刑房典吏。

用不着那些年岁大的书吏给他使绊子,他当上典吏之后直接找机会把刑房里的老人都给踢出去。

收了几个新人,把架子搭起来做事,并且还颇得知县吴卫的撑腰,引为心腹。

从临时工转变为正式工,再到坐稳刑房典吏的位置,王布犁可没少动心思。

这些事,朱标都知道。

所以现在王布犁说的这些话,他也相信的。

“那些代为告状的中介,会更懂的闹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习惯就会越来越频繁。

到最终大明律就会成了谁闹谁有理,吃亏的总归是那些守规矩之人,长此以往下去,谁人能不闹啊?”

朱标深呼一口气,对于这种事想想就颇为头疼。

后世子孙当了皇帝更加不抗事,那岂不是这种事会越发的频繁。

到时候谁还遵循大明律啊?

“此事我会向父皇好好说一说的。”

“嗯。”王布犁又把他写的一份资料递给朱标:

“我这两日闲着的时候也去查了刑部的卷宗,通过归纳,大抵是两浙、江西的百姓极为好诉讼,他们是入京控状告和举报他人的主要地区。

而且他们还会裹挟被告一同来京,造成的结果就是京师的监狱里塞满了囚犯,甚至许多人没有得到及时审理,而死在了监牢当中,那些得到审理的之人,也有许多无辜之人受到牵连。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两处地方距离京师比较近,来的时间成本和路费相比其他地方要少上许多,而且这些地方因为争霸的缘故,是长期受到陛下的重视的。”

王布犁不知道老朱得了天下之后,为何还高度敏感,生怕有人打着陈友谅张士诚的名义造他的反。

朱标看完王布犁的统计,轻微点头,这两处地点确实是他爹重点关注的地区,毕竟以前不是自己的地盘,而是敌人的地盘。

“你这个统计法子倒是挺不错。”

“简单的归纳数据罢了。”

王布犁也知道向大西北等地区来告御状实在是没什么可行性。

这年月,一个人光是赶路,就能遇到许多麻烦。

连江南地区虎灾还十分寻常呢。

隔壁县有一个壮士,半月之内干掉了为祸的七只老虎,被誉为打虎英雄。

此人是要上县志的,而且还得大书特书一笔,写家谱都得单开一页。

这种打虎英雄在百姓眼里的武力着实是不低。

寻常人干掉一头猛虎,就已经是极为难得了,一下干掉七只,大名都传遍整个京师了。

甚至朱元璋都得下令嘉奖一二。

“除了这件事之外,还有那迟孙氏主动勾搭府衙吏员为她大开方便之门的事情,除了色,更多的是财。”

王布犁扇着蒲扇漫不经心的道:“不少人会与人有怨,便到各级衙门去告状,并且买通衙门书吏以及吏员准了状子,迫使被告之家四处应付官司。

那些衙役以及吏员也会趁机敲诈不懂律法的被告,无论有理没理,三五年之内,让你不得安生,这家也就散了,还会倾家荡产,倒欠一笔钱。

大明律对于诬告者虽有反坐的律法,但是如果原告是老弱妇孺,赤贫之人,大多是以无知愚弱为由,不予处罚或者从轻处罚。

这些来上告之人,多是妇女、老人充当原告,避免朝廷的处罚。

如果不是迟孙氏这件案子被钱尚书着重审查,兴许就能让他们得逞了。

再加上地方官还没处理,就得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