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128再生父母可不是那么好当的(2 / 5)

自古就有京官必用守令的传统。

做了行政官便迁做监察官,如推官、知县、中书舍人升为科道官,按察佥事升为布政司参议。

洪武时极为重视官员的内外平衡,就是防止他们结党营私过多。

在王布犁看来,丞相胡惟庸给吴卫画的饼很大。

他一个六品官就是坐火箭,也不可能在三五年内进入六部当侍郎之类的,更不用说尚书。

排在他前面想当尚书的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而且老朱也不会给胡惟庸那么长的时间,去肆意发展自己的党羽。

在座的各位胡惟庸党羽,没几年活头的!

洪武元年朱元璋虽然设六部,但六部权轻,多仰仗丞相意指。

吴卫是相信胡惟庸能够提拔他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问题。

吏部往下下发调动,那就是胡惟庸的一句话,根本就不用过朱元璋。

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处死,朱元璋废除丞相,六部才由原来的正三品衙门上升为正二品衙门,成为文官最高品秩的官署。

他们之间用不着有丞相官署作为桥梁了,由皇帝直接控制。

可现在吴卫要调动,不过是胡惟庸的一句话。

“胡相,可是我并没有满任期呢。”

对于吴卫的担忧,胡惟庸轻蔑的一笑。

文官迁升、改调,一般在官员任满考绩之后进行。

如果国家机构缺员,所迁升官员又未任满考绩,那么必须经过推荐才能任命,是为推升。

推升有两种形式,廷推和部推。

廷推的对象是三品以上及不及三品的重要职位。

推举时,由吏部尚书主持,经丞相决定。

由于是吏部会官推选,所以又叫“会推”。

部推是授权吏部推选,对象是四品以下的内外官职。

廷推、部推的名单一般多于实缺,尤其是四品以下丞相决定就可以了。

“伱尽管说想要去地方上,还是继续在京师待着,为天子效命。”

涂节自是把话茬接过来了,这也是在向王布犁展现出胡惟庸的强大。

一个六品官就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就更不用说你这个吏员了。

“胡相,我还是想要在京师为官,时刻聆听天子的教诲。”

吴卫可不想戴着脚镣去外地为官,因为朱元璋是真的能干出来这事。

他不敢赌,在京师内虽然竞争大,可机会多!

吴卫不愿意轻易离开,或许在仕途上王布犁还能帮到他,去了外地,天高路远,这份情谊就淡了!

“好好好。”

胡惟庸颔首,见吴卫激动的跪在地上给他行礼。

如此纳头便拜的场景胡惟庸都看腻味了,但是他嘴上还是说着,咱们都是为陛下办差,你要谢陛下,不要谢我。

吴卫颇为感动的流下了两滴眼泪,他知道自己离了京师,将来再想更进一步,怕是难如登天。

那么多人巴结者胡惟庸,什么时候排队能再轮到你啊?

若是在眼前时不时的出现,才能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而是此时谢陛下,陛下又听不到。

自是得在胡相面前好好表现!

王布犁看着吴卫这个模样,心想他完犊子了,没啥救了!

吴卫平日里办公可是有检校监视的,难不成他来了丞相府中就变得大意了?

处理完了吴卫的前途后,胡惟庸这才把目光看向最后的重头戏,也就是今天的主要目标王布犁。

提拔吴卫不过是顺带的,他算是沾了王布犁的光了。

“布犁,以你的才华还要一直担当小吏怕是屈才了。”

王布犁可不觉得自己屈才。

当小吏好啊。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