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
李平安背着巨大的包袱,里面是一年来买的家伙事儿,媳妇抱着儿子,似是一家三口农民工返乡。
晌午时来到自家田亩,远远望见三间茅草屋。
门外还扎了圈栏杆,走进院子里,还搭建了灶台鸡窝猪圈。
李平安将生活用品放下,媳妇忙里忙外的倒腾,铺被褥、摆锅碗,很快就有了几分新家的气息。
“唐先生终于搬来了!”
老农站在围栏外,身后跟着几个青壮汉子,扛着锄头铁锹。
“三爷快请进。”
李平安在盖房期间,来看过几回,知道老农是陆家村族长,也是里正。
里正掌管村中户口和纳税,无品无级,与衙门胥吏相似。
族长是宗族推荐出来的头人,掌握着宗法族权,在这皇权不下乡的年代,权力比里正要大得多。
陆家村的婚丧嫁娶、祭祀典礼等等大小一切事物,陆三爷都能掌管。
甚至族中有人违法犯罪,陆三爷也能审判,譬如浸猪笼、点天灯、游街之类,衙门一般都会尊重审判结果。
陆三爷吩咐汉子们去干活,自个儿推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个酒坛。
“自家酿的土酒,恭贺唐先生乔迁之喜。”
“三爷客气。”
李平安问道:“柱子兄弟怎么不进来?”
“唐先生这地里草太多,老汉让他们帮着清一清。”
陆三爷说道:“盖三间茅草房而已,他们竟然敢收二两银子,简直是败坏门风,传出去人家会说姓陆的欺负人。”
李平安拱手道:“多谢三爷,晚上都叫来家里吃。”
陆三爷见李平安说话、礼仪有板有眼,与村里的糙汉子不同,笑着问道:“唐先生可是读过书?”
李平安微微颔首:“老家念过几年书,只是天资寻常,连秀才都未考中。”
心底不自禁吐槽,陆三爷开口叫“先生”,显然寻人打听过底细,还得装成不知道的模样。
谁说农村人淳朴憨厚……
这时代动辄破家灭门,族群能活到现在,必须足够聪慧谨慎。
“竟然是個先生!”
陆三爷一拍大腿,故作惊讶:“村里正缺个私塾先生,唐先生别种田了,帮着娃娃们认字,俺们管您吃喝。”
李平安本想拒绝,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是看着老农满是希冀的目光。
“我读书不精,只能教些简单的文字、数学。”
陆三爷疑惑道:“什么是数学?”
“大抵就是算账。”
李平安不会教太深的东西,更不可能传授革命之法,教会粗浅的认字、算数,就能去城里寻个营生。
“算账好,算账好,学会了能做账房!”
陆三爷笑容满面,脸上的褶皱都散开了,在他看来算账比什么四书五经有用多了。
村里孩子哪敢奢求考秀才、举人,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来人间做老爷来了,泥腿子能做个账房就不错。
将来攒钱娶个媳妇,慢慢就成了城里人。
再之后的事,那就是下一代考虑的了。
晚间。
李平安炖了一大锅咸鱼,打开陆三爷送的农家酒,勉强算摆了个有酒有肉的席面。
柱子等人锄草翻土回来,听说李平安教读书算账,顿时变得热情起来,凑上前嘘寒问暖。
这个要送米面,那个要送桌椅。
李平安从未受过这般热情,先前名声赫赫时,坊间百姓畏惧多过尊重。
“大家放心,我定会好生教导。”
柱子举着碗敬酒,言语间有几分祈求。
“先生,俺家那憨子又笨又犟,还请您多多费心,若是他不听话,尽管往死里打,打伤打残也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