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3章 蔡邕髡钳徙朔方(2 / 6)

并汉 做梦中 3039 字 12个月前

而他自己又深受皇恩,几次见访。

写匿名举报的人,想以此诬陷他们叔侄,破坏他们的名声。

但这不是为了举发奸人,也不是为了让朝廷受益的啊!

最后蔡邕说自己今年四十六了,孤独一人,有幸可以名列忠臣,死了也还有名声。

就怕陛下从此再也听不到忠言了!

他愚陋无知,罪有应得。

但以前的书奏答对,叔父蔡质并不知情。

他白发苍苍,已经很老了,没多少年可以享受了。

突然横遭逮捕,跟着蔡邕受罪,一同遭陷害,实在是冤枉!

令人伤心悲痛!

他进入监狱,可能会因为受酷刑逼迫,再加上用匿名奏报来催促。

到时他的情况,陛下哪能再知道呢?

现在他的死期快到了,用这鲁莽的辩解。

他只希望用自己的死,换叔父蔡质活。

那么当他死的那一天,就是重生之时啊!

希望陛下可以为百姓照顾好自己。

从蔡邕的自辩书可以看出,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无辜。

活脱脱的政治小白。

比如这刘郃,这刘郃是是河间王刘开家族的成员,当年推举刘宏当皇帝的刘倏是其兄长。

其兄刘倏协助大将军窦武图谋诛杀宦官,反被中常侍王甫等人谋杀。

比如指责刘宏,说他没有意识到忠臣直言,应该保密。

然后又不断强调,刘宏从此再也听不到忠言了!

诏狱考吏张静问蔡邕说:

“省君章云欲仇怨未有所施,法令无此,以诏书又刊章家姓名。”

“不得对相指斥考事,君学多所见,古今如此。”

“岂一事乎?”

大概意思是:

看你的自答书上说,虽有仇怨但并没有施行。

法令上也没有你说的这些,但诏书又有你的名字。

事情没有发生,便无法互相指责拷问。

你读过很多书,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难道你答辩书里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吗?

蔡邕答:

“我觉得是。”

张静于是引用答辩书为文书,并送到刘宏书案。

这让刘宏看了,心里也不高兴。

再加上有那些进谗的常侍近臣。

比如王甫、曹节、程璜等。

有他们在禁中反对,一定要加害蔡邕的。

他们恳请刘宏一定要把蔡邕下狱,彻底查讯。

这刘宏本来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糊涂人,也就依从所请。

决定送蔡邕、蔡质正式进入洛阳诏狱。

有司不敢忤逆圣旨。

况且还受程璜暗中嘱托。

决定屈打成招,办成铁案。

蔡质受刑不住,惨死在狱中。

蔡邕得知,悲痛欲绝。

这个叔父与自己情同父子!

如今却因自己而受牵连。

这让人情何以堪!

最后给他定的罪名是:

以仇怨奉公,谋害大臣。

处置呢?

因属大不敬之罪,所以弃市。

这下满朝哗然。

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也不是谁都想看到蔡邕这样的结果的。

比如中常侍吕强。

他怜悯蔡邕无罪,不忍坐视,便挺身出来。

借着自己也是中常侍的身份,来到刘宏跟前力保蔡邕,并叩头请求宽恕。

这个吕强,表字汉盛,河南成皋人。

虽与程璜同为宦者,但性格与程璜不同,是个清正公忠的好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