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董畯一行人也就任由董畛免费补给。
这是作为大宗的权利,也是小宗的义务。
不收还会让小宗忐忑不安。
补给完后,继续向南。
常山关屹立眼前。
董先看得有些出神:
常山关西、北、东三面有滱水环绕,关城则依山而建。
《畿辅通志》:
倒马关,在唐县西北百里。
《方舆纪要》:
倒马关即战国时鸿之塞,也记作鸱之塞,亦曰鸿上关。汉时谓之常山关,后汉书作唐关,在中人亭北百里。
《水经注》:
滱水东径倒马关,关山险隘是为深峭。
《元和志》:
倒马故关,在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山路险峭,马为之倒,故名。
《通鉴注》:
自蔚州广昌县东南山南出倒马关,至中山上曲阳县,关山险隘,石径逶迤,沿途九曲,诚控扼要地也。……,与居庸、紫荆称为内三关。”
不管是鸱之塞、鸿上关、唐关、倒马关、眼下都叫常山关。
能在这么多地理书籍中留下名号的。
定然是需要扼守的要塞。
正想着,这一不小心,董先牵的驴摔倒了。
这下把大家弄得手忙脚乱的。
惹得常山关上的守卒哈哈大笑。
这种事,他们可没少看见。
但仍然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现在常山关的塞尉是当时跟随董武出战的人。
三路出塞后,董武带回的那屯人。
除了队率强兵、铁军二人外,还有那已经加入先锋部曲的二十人也不干了。
但其它继续任职的人,在那次撤退后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升迁。
有由兵卒升为伍长、什长的,有由伍长升为什长、队率的,还有由什长直升塞尉的。
谁也不会嫌弃,那些经历死战而生存下来的军旅血性之人。
只要条件合适,能用尽用!
只有见识短浅的人,才会把他们当成隐患!
董武由关塞尉,转为新县尉。
而由原来的什长转为塞尉的也有。
“屯长,来了,可有带来董氏美酒?”
“小狗子,是你呀,有,少不了你的,但在职,不宜喝酒,给你,回头再喝!”
“是,屯长”
这小狗子是外号,形容他机灵,能应变。
也只有一起经历生死的老屯战友这么叫他。
董武从腰间扯下一个小瓷瓶,往小狗子手里一塞。
这是可老水矿乐呵呵、修音、呲呲三人烧出来的。
虽然还比较粗糙,但胜在装酒无杂味。
能较好保持酒的味道。
去年府君日结束后,他们三人便到可老水矿研究烧瓷,差不到两个月就满一年了。
这呲呲果然专注,看火有天赋,经过乐呵呵和修音的帮助,他已经和可老水矿的大匠相里知有默契了。
可老水矿上奴婢匠人,从一开始看不起三人,到现在经常请教三人。
这样的转变就是从这小小的、粗糙的酒瓶开始。
他们按董先的方法,没烧制出来。
可人家呲呲从零开始学。
沟通又不容易。
但人家却是第一个出成果的。
就跟军中以武为尊一样。
匠人也是以手艺为尊。
这也是董先能那么快就收服匠户,创建百工堂的原因。
你得有料!
人家才能服你!
董武打听自己这趟出来的公事:
“小狗子,有没有听说灵丘新任县长要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