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嫡孙行吗?
“嫡妇,这个家只有家主能做主,轮不上我等妇人置喙!”
小赵氏自讨没趣,只能悻悻然!董富手里拿着董先给的钱,但嘴有一撇,悄声对董利说:
“这竖子,又让他威风了一把!”
不过心里却还是笑开了花。
本来以为自己的厌胜钱都输光了,谁知董先不计前嫌,他还是很高兴的。
他心里觉得,董先还是有些惧怕自己嫡孙的身份!
董利拿人钱手软,也不知道该不该附和:
“长兄,你看那是什么?”
原来是红包发完,董先又让益和枝带人端上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
“大家吃饺子了!”
随着董先热情招呼,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饺子汤端上来了。
先给长辈,再给中层干部、各单位代表、最后才是自己。
众人不分大小,谈笑风生。
正旦过去没几天,大汉战事又传到雒阳京师:
合浦、交址乌浒蛮叛,招引九真、日南民攻没郡县。
为首者叫梁龙,他率万余人与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郡县。
这下刚上任一月多的太尉孟戫又被罢免了。
东海相赵咨举荐东海下兰陵县令会稽朱俊可以讨贼。
朱俊,字公伟,会稽上虞人,跟孙坚一家子算是郡里人,他父亲很早就死了,母亲则以贩缯丝为业。
朱俊有一个故事就是偷窃母亲买卖的缯帛,帮同郡一个叫周规的人解决资金问题。
而这个周规是因为被征辟三公府,需要花钱买冠帻,才到郡库里挪用公款。
当然了,为什么被三公征辟要花钱买冠帻,这就不知道了!
难道是看上去体面些?!
谁知挪了还不上,于是朱俊就帮了这个忙。
当然了,偷了母亲的缯帛,导致母亲没货交,自然母亲也失业了。
但这时的朱俊说了一句话:
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
也可以理解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果然,他的豁达被县令度尚看上了,荐于太守韦毅。
后任太守尹端接着任用他为主簿。
后尹端讨贼许昭失利。
许昭就是臧旻任扬州刺史打的那个,而太守尹端也是被臧旻给奏免的。
朱俊这时悄悄做了一件事。
他到京师,花了很多钱,买通主持章奏的官员,把刺史臧旻的奏章改了一下,于是尹端被轻判,变成管理工徒的人员。
左校,指的就是管理打造武器装备的岗位。
黄巾起义失败后,黑山军里有个也叫左校的,应该就是这个岗位的人背叛朝廷而起的外号。
另外,从始至终,朱俊都没透露,他所做的事。
后会稽太守徐圭举朱俊为孝廉,朱俊终于当上兰陵县令,这个是千石的大县。
而时任东海相的赵咨,手下有一个吏员,名叫朱祗,可能与朱俊是同族。
这就顺理成章了,有同姓人帮助,赵咨举荐朱俊去讨贼。
朱俊的个人简历很丰富,但我个人觉得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第一朱俊以孝养致名,但他却偷母亲的缯帛去帮人,害得母亲失产业,深恚责之。
这样的人能称得上孝养致名吗?
人家赵苞是为家国而弃母,而朱俊是为一个挪用公款给自已置办冠帻的人偷母亲的东西。
第二太守尹端坐讨贼许昭失利,这本来就是该被处置的。
但朱俊为了救他减轻处罚,而羸服闲行,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
说人话就是,朱俊犯了三个错,一是渎职擅离职守,二是贿赂官员,三是改动公文。
第三这贿赂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