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5章 经历古代版商战(4 / 8)

并汉 做梦中 4147 字 12个月前

也有好的,超前也有坏的。

这就是历史的意义所在。

唐太宗李世民在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后曾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话说的是一个人用铜镜来照自己,可以使穿戴端正;用历史当镜子研究对照比较,可以知道总结国家为什么会兴亡;用忠正刚直的人当镜子来时刻提醒自己,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得失。

这说明,即使你是皇帝,拥有天下群臣,但判断好坏,做出决定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

更不要说普通人了,就比如现在的刘恢。

他可以允许刘氏的春风楼,但却无法容忍街头的美色诱惑和奇装异服。

于是刘恢让肆者带路来到赵氏商铺前。

在学生们的支持下,气势汹汹地声讨董氏商铺。

有了处士刘恢的带领,董富和董利更不好意思离开。

老师在场,谁敢走!

他们只能义无反顾,与家族商铺划清界线,坚决讨伐。

就如某些精丑砖家,越是同族,越是坚决,越不手软!

有句话叫好言难劝该死的狗。

其实,人生在世,有方有圆,有香有臭,有脏有净。

不必烦恼,不必说服!

喜则聚,愁则散,来时我接,去时不送!

各人有各人的机缘。

人人都有成功、挫折、喜悦、悲伤的权力。

但眼下,刘恢他们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想用舆论的力量迫使别人服从他们的主张。

在董氏商铺门前,随着刘恢一声,众学子跟着大声吟叫:

“《尚书》言: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正所谓,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

这三句说的正是华夏的由来:

服饰华彩之美为华,疆域广阔文化繁荣为夏。

从字面上,华有美丽之意,夏有盛大之意。

华夏一词潜藏美好之意。

《春秋左传正义》中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其意在于:

中国有至高无上的礼仪所以高尚;有精美的服饰衣冠所以华美。

高尚与华美,同样是夏与华。

“泱泱华夏,岂能任由尔等坏我章法。”

“尔等无礼,虽侈服美色,不亦禽兽之心乎?”

“弃右衽,曳华服,披发左衽,逆节踯躅而取祸者,折简呼之而击。”

“正直不任,而耽女色,声色游娱,荧惑众人。尔等当死矣!”

那破坏这种高尚与华美,那就相当于禽兽了。

大家都可以打,甚至可以打死。

这事就闹大了。

或许说,董先也没想到,奇装异服在这个时候排斥这么厉害。

他还以为灵丘经过胡服骑射,对奇装异服接受程度高。

但他没想到,你穿皮的可以,可是你穿布的就过了。

毕竟赵武灵王改胡服时,还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

改革,从古至今都不容易呀!

这一顶又一顶的大帽子扣了过来,董固不由灰溜溜地让枝和益换回原来的服饰。

而客人也不好意思继续呆在董氏商铺前,以免被指责为该死的禽兽,祸乱华夏的罪人,沉迷女色,声色游娱的浪荡子。

刘恢见对方已改弦更张,于是让学子休息,免得喊坏嗓子。

见事已毕,董富和董利跟着赵谨到市集闲逛。

路上一边卖小吃,一边你一言我一语交谈:

“阿富,阿利,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