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恼怒周瑜打了败仗,大展威风,当即卸了周瑜的兵权,转手给了周瑜一个闲职——太傅。
孙权完全有理由发怒,不光他自己狼狈不堪,他的一个怀孕的爱妾、一个替他写文书的受宠官员、几个亲近的太监、宫人,都在这次柴桑被袭事件中死亡。
柴桑的百姓和守军也被杀了两千人,大量房屋被毁,许多财物还被江夏兵顺手牵羊了。
其实,很难说得清孙权的愤怒究竟几分是真的,几分是假的。
只有一件事是真的:孙权一直非常忌惮手握重兵的周瑜。
周瑜不是孙权提拔的,他是孙策的发小和挚友。孙策和周瑜兄弟相称,他从来不拿周瑜当臣下对待。
孙策临死时,周瑜和张昭是唯二的托孤之臣。多年来,东吴集团的兵权都掌握在周瑜手里,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周瑜非常有军事才能,又非常关爱部下,多年的统兵生涯为周瑜积累了巨大的声望。
可以说,在东吴的军队里的影响力,周瑜要远远超过孙权这个真正的老大。
军事上的事,孙权也一直小心翼翼地应对,从不敢以命令的口吻让周瑜去做事。
孙权是周瑜看着长大的,他在周瑜面前,可以说是毫无自信。他永远忘不了儿童时代,周瑜和哥哥一起逗弄他的场景。
孙权对周瑜,说不上是爱是恨,是敬是怕,他表面上对周瑜尊敬关爱,但内心深处,他肯定感到了周瑜对他的王权的威胁。
所以,他早就想剥夺周瑜的兵权,但总是找不到借口。
而这次战败,就给了他这样的借口。
很难说谁是这次战败的罪魁祸首,或许韩当、周泰的冒失才是战局逆转的根本原因,但孙权还是把怒火撒在了周瑜身上。
而另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韩当,却因为护驾有功,不但先前的战败之罪不追究了,还被孙权给提了爵位。
同时,孙权给予了战死的周泰以极高的哀荣,不仅风光大葬,他年幼的儿子周邵还被孙权封了个官。
同样,周泰先前的覆军之罪,也没有人再提起了。
或许,在孙权心里,这次战败的是周瑜,而不是他。这场战争唯一的失败者就是周瑜。
接替周瑜大都督之位的,是孙权最信任的谋臣鲁肃。
周瑜不哭不闹,乖乖交了印信走人,连军中的将军们都没来得及送别一下。庞统提醒过他这一天的到来,周瑜不大信,但多少还是有这个心理准备。
在这次江夏之战中,东吴的损失不可谓不大,死伤军士达到万人以上,军械、粮草消耗也很巨大,军士们疲惫不堪。
鲁肃见状,决定遣散军队,休养生息。从各地调集的兵马,都回到原来的驻防地去。
在处理了抚恤、赏功等琐碎事宜后,鲁肃带领建业的中央部队,护送孙权回建业了。
此时的武京,也是一片忙碌,因为战后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次战争,江夏损失惨重。涂高和刘备辛苦积攒的家底,被这场仗打掉了一多半。
其中,江夏的全部军事力量,在这场大战中损失了一半。现在他们只有两千多能上战场的士兵了。
战死将士的抚恤,受伤者的救治,军力的调配,军功的赏赐,都需要处理,也都需要钱。
让涂高和刘备头疼的是,江夏现在陷入了财政危机。因为打仗和酬谢荆州军团,他们那点积蓄被彻底掏空了。
他们唯一富裕的,就是军械。他们在战争结束后,收缴了大量被丢弃的军械。
抚恤和赏功,他们已经拿不出来钱了。
最后,诸葛亮出了个主意,就是对抚恤和赏功的对象免税,按照功劳的大小,免除其家庭一定年限的赋税。
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但也会减少今后几年的赋税收入。
但涂高也没有别的选择,就下令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