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拾 迎(2 / 3)

九曲歌 临风浩歌 1565 字 2023-08-06

士族照拂,她作为女户也能保自身无虞;再一条就是继续雇佣她,但是要跟着去弘农郡。

谁知阿雨不愿留下,倒叫她连那两条路都不用说出来了。

“若你不愿留下,那就一起走吧,还有一两天时间,你去把事情处理好了,再回来。”

阿雨和阿婵两人脸上刹那间涌上笑意,两人泪眼噙着笑,脆声向杜烨道谢。

****

弘农郡设立时间并不算早,郡治所在就是大名鼎鼎的函谷关,是进出关中大地的重要门户关隘。作为京兆的屏障,弘农郡地位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颇受朝廷中枢的看重,发展很是繁荣安宁。很多名宿大儒前来此地为官,又吸引大量儒生来此地居住,从而形成了弘农地区的文化之风。

对于郑植的仕途来说,绝对是一处非常好的位置。

若非他早早投入太尉门下,又娶了杜烨,这等好事,可不会这么快就轮到他。

虽说太尉现在正在大力提拔寒门人才,可这大临,终究是士族的大临。

太尉本就出自士族,他的掌权除了自身因素,自其父在河内郡任官起便积极结交当时的高门也功不可没,及至今日,早已姻亲故旧满朝,盘根错节,才能称病在家多日,还能一朝崛起,干脆利落地灭掉了以大将军为首的皇室宗亲。

士族用姻亲、利益、学问等等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网住了大临,隔开了士庶,就连皇权也不得不暂时屈服。

就好比他此次的任职,从温县县令再到弘农郡太守,看似短短一级,换了旁人,可能是终其一生都无法跨越的鸿沟。

****

仇当、邹玖是同僚,在太守府中任职,但却出身寒门。仇当听闻新太守到来,荀氏和杨氏要为他接风洗尘,很是心动,也想去新太守跟前露露脸。

邹玖为人老实本分,不太想去:“荀杨两家都是高门,恐怕我们去了连门都进不去,还是别去了吧,等太守上任以后总有机会的。”

仇当心思向来活络,他们在太守府里每日处理杂事,毫无出头之日。听说新任太守很是年轻有为,此时不去结好上官,还谈什么以后?

“咱们现在也是官身,想来荀杨两家也不会那么不给面子,只是陪着上官坐坐而已,怕些什么?”

两人相互壮胆,就一起去了。

弘农郡多奇士,但现如今最为有名的当数荀杨两家。荀氏的子弟多在朝中担任文职官员,其联姻之家多为一流的高门士族。杨氏以学问见长,虽人丁不旺大不如以往,但也是一方豪族。

荀氏目前最为有名的便是荀景,他是前任太尉荀昱的第六子,因其父的功勋被任命为中郎。王太尉见到他,就觉得他学识广博,思维周密,称赞他不愧是荀令君的儿子,还将他提拔为散骑侍郎,又逐级升官任侍中,为小皇帝讲授经典。

此次组织为郑植接风洗尘的,是另一支的荀绪,他的曾祖与荀景的祖父乃同胞兄弟。他少时博学多才,曾被大将军征辟为掾属,又改任中书通事郎。大将军被诛杀后,他的门生、故吏没有人敢前往吊丧,唯有荀绪前往,众人也才尾随其后。

但为何他敢冒着惹怒太尉的风险去吊丧,还不担心日后前途,原因之一,便是他父母皆出身名门。现在虽回到弘农,但再过不久,应该就会被重新启用。这就是士族子弟我行我素的底气。

荀绪一见到郑植,便好似相识多年的老友,推杯换盏,十分热情。

只是他今日这么对待郑植,难免有人非议他善于逢迎,是个不折不扣的贰臣,可那又怎样?

荀绪通透得很,改朝换代又如何,权力仍然掌握在士族手中。他可以替大将军做事,替他吊丧,并不意味着他就彻头彻尾是大将军的人。大将军没了,也可以继续为掌权的太尉做事,二者并不冲突,更谈不上什么贰臣。

郑植对他的行事和为人也多有耳闻,加上荀绪善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