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3 / 4)

似的,渐渐的,大家见着易甲往家里坐着就烦。

今日,一言不合,可不就打起来了,易甲本就是文弱书生,生生挨了好几拳,痛的嗷嗷叫,引来不少人旁观。

慕如一见,忙将几人分开。大家伙因着慕如相救的恩情,对慕如甚是客气。慕如对着一个壮汉子问道,“田二,你这是为何。”

田二是慕如住在酒坊时认识的,在酒坊时,对慕如一向照顾,为人也一向好爽仗义,此次慕如外出迁移人口,去的第一站便是酒坊,找的第一个人便是田二。

田二素来钦佩慕如这样的读书人,与慕如有相处多年,知道慕如行事稳重,慕如既说有个不受官府盘剥的好去处,田二自然信他,不仅信他,还帮着慕如在酒坊中传信,若无田二,酒坊人口怕是没这么顺利迁移来。便是后来慕如的几次行动,田二都冲在前,跟着慕如行动。

“木头,这小子实在是不像话,成日游手好闲,也不种田,也不搭屋,各家到处走,就想吃现成的,农家辛苦,岂是让他这样祸害的。”,田二一脸愤愤。

“是啊”

“是啊”

田二话音一落,周遭的人便一起符合,他们都接济过易甲,也为易甲数次不请自来厌烦,跟看不惯易甲无所事事的样子。

听着周遭人的谴责,易甲一脸不好意思,捂着受伤的脸,满脸羞愧。缓缓开口道。

“我也不是有意要去吃白食的。可慕如,你是知道我的,我哪会种田啊,总不好让我饿死在这里不是,各位大爷大娘行行好,就赏口饭吃可好。”

“不行不行,田地里没有白吃的粮食。”田二大手一挥断不能接受,周围的人也纷纷应和。

眼见争吵不休,连宋往前走了一步,开口道,“不知大家可否听我说几句。”

来了这些日子,大家伙也看得出连宋与慕如的关系,因着慕如的缘故,对她也甚为敬重。见她既已开口,大家伙便安静下来。

连宋对着众人施了个礼,随后开口道。

“方才的事情,我听明白了,大家自然是不愿有人不劳而获,这位易先生也确实没有种田的力气,强逼也是无用。我有个主意,大家听听看是否能行?”

田二媳妇一来便喜欢连宋,这个文静的小娘子,知书识礼,能教她的娃儿学写字,娃儿们也都喜欢她,见连宋开口了,田二媳妇接话道。

“小娘子与木头一样有学问,自然是听小娘子的。”

这句小娘子叫的连宋颇为脸红,她稍稍稳了稳神情,继续道。

“我瞧着,咱们现在也有百来人了,咱们这里地大,种田养活咱们所有人肯定没有问题。可是,咱们或者,也不是只有吃粮一个需求,还要穿衣,还要用碗用筷,需要的东西多着呢,可大家带进来的东西可用不了几时的,如果频频外出,难免暴露了行踪引来追捕的官兵,想来大家也是不愿意再被抓回去受官府盘剥生活的。”

“自然是不愿意的”

“肯定不愿意”

众人纷纷说道。

连宋见状继续说道。

“那既是如此,我们就得想法子自给自足,如此才是长久安居乐业之道。慕如说过,大家伙,有些是种田能手,有些是纺织能手,有些是猎户,有些擅长手工,既如此,与其大家一窝蜂都去种田,不如我们分工,一部分人去种田,一部分人来修建屋子,一部分造些桌子椅子,一部分养些鸡鸭,总好好过一年之后,只有田里有收成,屋子还只有棚好些。”

“对对,小娘子说的有道理”

“正是这个话。我近来光顾着开垦荒地,着急开垦好下种,搭的棚子漏风都没顾上补”

“我娃长身体是得吃些好的”

“正是呢,我都忘记了带碗筷,近来都只能四处借。”

大家纷纷说道。

田二点点头,又觉着有些不对,指着易甲说,“那这个家伙怎么办,看他小胳膊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