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集体企业(2 / 3)

半夜,实在熬不住,这才呼呼睡去。

第二天,米加和周庆玲两人挂着黑眼圈起床,她们互相看了看,都忍俊不禁。

“这样不行,要不我把缝纫机搬来吧!”周庆玲说道,“要是有缝纫机,这样简单的裙子,我一个晚上怎么也都能做个三四条!”

缝纫机是周庆玲的陪嫁,去年就准备好了。由于亲事改期,那台缝纫机就一直珍藏在周家。

“那可不行!”米加说道,“按照这样架势,我们很快就能挣到一台缝纫机了,到时再买也一样!”

周庆玲白了她一眼:“你会不会算账?按照现在一身衣服,包工包料最少能够赚个六块钱。你一晚上做一套,一个月180块。要是用缝纫机,你至少能翻倍!一个月缝纫机就有了!到时你再给我重新买一台,不也一样吗?”

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

周庆玲的缝纫机当天就搬来了。米加姥姥和姥爷推着平板车送来的。女儿好几天没回家,正巧米加爹也出院了,米加姥姥、姥爷过来看看。

看到大女儿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两位老人家这才放下心。

那台缝纫机第二天又被搬到李向东买下的那个房子里。

米加说服李向东由她来出房租,这样使用起来也心安理得。接下来,那里就成了米加的工作室了。每天中午和晚上,米加和小姨周庆玲都在这里度过。

到月底一算,一个月挣了五百多。可把两人乐坏了。

米加托李向东买了台缝纫机回来,本来是给小姨周庆玲做陪嫁的,结果当天周庆玲就踩着新缝纫机开工了。

不久,李向兰也自备缝纫机入场。至此,这个小小的工作室看起来更加像模像样了。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仅靠一身套装就让米加她们赚得盆满钵满。

于此同时,这股衬衫配高腰长裙风慢慢从北湖公社像周边蔓延,附近公社的人都跑来北湖供销社买衣服。

由于这些衣服在县直采购的订单外,所以从一上架就不要票,价格相对也要贵上几块。

但是对于农村人来说,这再好不过了!农村人布票本来就不多,能有不要票的衣服,还省得他们再去换布票呢!

李主任紧紧捂着货源不松口,周边公社的人也只能不辞劳苦跑来北湖公社买衣服。

有了李向兰的正式加入,每天三人的生产量在七八套衣服,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这几套衣服一上架,就立刻被人一抢而光。李主任天天催周庆玲,让米加加大供应量。

米加也想,不过人手不够,产量上不去。

李向东提议帮米加找一些会做衣服的女工临时来帮帮忙。

米加却有更加大胆的想法。

“我想成立一个制衣厂。”米加说,“进行流水线作业。”

现在米加她们还是传统的制衣方式,一个人从头到尾把一件衣服做出来。如果改成流水线作业,将极大提高效率。

“个人成立工厂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政策。”李向东思索片刻,“要不我去帮你问一下这方面的政策。”

没想到米加摇头道:“我不是个人成立,我是希望能够以集体企业的形式成立工厂。”

“集体企业?”李向东很诧异。

“对!我这段时间摸清了市场情况,我对这个市场有信心,对我自己的设计能力也有信心。所以,我想以现在销售情况为依据,找我们大队或者你们大队书记谈谈办服装厂的可行性。”

集体企业这些年十分普遍,但是按照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很快,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不过,米加想的不是这些。自从上次在食堂听过李向东那番话,米加最近思考了许多。

她看到身边人吃苦耐劳,一年到头,却没几个钱落入口袋。

她看到这个年代的人对美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包容,再前卫的打扮都能受到大家的喜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