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心错付(2 / 3)

地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别动不动就跪下,叫母后知道了又要说朕欺负你。”薛放话音未落,画眉已经机灵地扶了静安起身。

长公主可怜兮兮地撅着嘴,“阿栩如今比小时候还要好看许多,又是新科榜眼,现下京城里不知要有多少姑娘惦念他!我成天守在宫里又见不到人,方才看他的样子也是淡淡的,别是病了这么多年把我们小时候的情分都忘了吧……”

薛放真是恨她没骨气,知道姚栩在明德宫就上赶着来见,长大之后第一次见面就低三下四地拉着姚栩问长问短。幸而戴春风回话说姚栩只是被长公主吓着了,有点手足无措。要是换了别个轻狂的,叫他妹妹这么捧着,尾巴都该翘到天上去了!

“朕知道你的心思,又怎么会不为你打算?只是这事到底急不得。”他手指抚着茶碗盖子,说出来的话也一句句抚着静安的心。

“姚疏忠心一片,却一向不愿同皇家结亲。当年要他女儿嫁平郡王世子为正妃都老大的不情愿,现下要他最得意的孙子尚长公主又谈何容易。”

“再说姚栩现在初入翰林,朕打量着他的性子跟大学士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贸然赐婚只怕难如你愿。如今翰林院修史,正是紧着用人的时候,索性你俩也还小,且放他在翰林院里历练着。待实录编纂完了,朕封赏史官们,自然少不了提一提姚栩的衔,到时候水到渠成,朕再为你们赐婚就是了。”

他妹妹嘴唇动了动还要再嘱咐,薛放抬手叫她赶紧打住,“姚栩是朕的翰林编修,每日忙着修史都不够用的。你与其动歪心思去史馆缠着他,倒不如哄着母后多多请姚岚的夫人进宫闲话。”

静安一听这话哪里还能坐得住,她立时起身福了个礼就要去寿安宫寻母亲杨太后。

薛放实在拿她没办法,这丫头平日里的稳重妥帖竟都是装出来的表面功夫,一到姚栩这照妖镜跟前她立马就现了原形。

杨太后对于女儿的心事自然清楚得很,若非当年在端庆宫出了那一桩案子,她定然早就要央着表姐去兑现那句“拿月儿换郡主娘娘”的戏言。

她不懂先帝的算计,但却深知,最后的郡主伴读选拔已然成为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的一场角逐。原是她们表姐妹之间亲厚才常来常往的,连带着孩子们自小也有些情分,可落在外人眼里,姚家越是明面上无意攀龙附凤,就越像是胜券在握。

不说别家了,单就黄氏一门接连出了两位皇后娘娘,自然是气焰嚣张,一时风头无两。到了惠献太子这里,嘉宁帝也意识到黄家不能再出第三位皇后了,这才干脆舍下京城的高门大户,千里迢迢从芸州选了自己。

等到嘉宁帝打着选郡主伴读的幌子暗中物色太孙妃,黄家必然就更不可能会沉得住气,其他几家更是借此机会浑水摸鱼。

杨太后把静安长公主揽到自己怀里,若是那天静安没有说出那句话,或许他们也不会下这么狠的手……

嘉宁二十六年,也是现在这样温暖的三月里。太皇太后当时还是太后,她难得携众位太妃驾临端庆宫,明面上是关心郡主伴读的人选,实则借机来探探口风。

一群人钗环叮当,浩浩荡荡就进了端庆宫。

场面原是很和气的,唯一游离在状态外的是静安郡主本人,这位从小就说一不二的天之骄女撅着嘴小声抱怨:“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直接选阿栩的姐姐就很好。”见众人不置一词,干脆顺势扑进太子妃怀里撒娇道:“母妃,我想要阿栩的姐姐做伴读!叫她和阿栩一起来吧,我们三个一起读书!”

太后慈爱地朝她招招手:“静安,到太奶奶这里来。”又微微偏了头去问太子妃:“这个‘阿栩的姐姐’,是哪家的姑娘?”

太子妃陪笑道:“静安说的是吏部郎中姚岚的女儿,因着姚岚夫人是孙媳的表姐,前些日子叫她带着两个孩子来端庆宫坐了坐,没想到和静安倒是投缘。”

静安郡主摇着太后的手央求道:“太奶奶,您答应静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