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听得很仔细,说的很少,都是在这些主要负责人介绍完以后才问那么一两句。
训练场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尾声,所有的项目都在稳步进行。
李学武对他们的要求就是服务好现在进行的训练工作,做好承接下一批训练人员入驻的准备。
会后由着魏同等人的陪同视察了训练和学习情况。
今天实在是不凑巧,下大雨,室外的训练被迫取消了,只有在室内进行学习和训练了。
室内学习是参训人员坐在小板凳上,就着炕边进行学习,很原始,很有艰苦的意味。
训练室跟宿舍的大房子一样,都是一个规格的,只是这边没有搭炕而已,地面上铺着草垫子,正在进行身体对抗练习。
李学武试了试垫子的受力程度,皱着眉头对着丁学波说道:“再增加一层,还是不够”。
“是”
丁学波见李学武吩咐立即应了一声,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记录。
他被调来这边就完全老实了下来,说真的,他有点怕。
怕自己不老实引起意外,这山上可以出现的意外太多了,石头跌落,翻车,水淹,都说不清道不明的。
而且上了山他才算明白李学武对这个训练场的掌控力度。
无论是在这里上班的训练场管理和服务人员,都需要走大门的门岗。
他们上下班是不能自己下山的,一定,也是必须坐训练场安排的车辆上下山。
他们也是不能跟训练场以外的村民进行沟通的,因为这里是纪律部门和保密部门。
用在这里上班的人话说,这里就是监狱一般的存在。
先前创建的时候这边的门岗和保卫都是轧钢厂的,后来八一六团一上来,就全是他们来负责了。
你想啊,在这里上班跟在那个地方服刑基本上差不多了。
只是这边有制度,有假期,还有回厂办事的方便条件。
从轧钢厂调来的刺头儿和工作有问题的干部,到了这边都学好了。
这会儿丁学波就没有了轧钢厂的阴翳模样,办事认真着呢,哪里还敢玩虚的。
李学武看完几个部门,随后找了在这边驻训的训练科人员座谈。
他们有的是护卫队选拔上来的训练教官,有的是八一六团支援过来的训练参谋,也有分局那边派过来的训练人员。
李学武主要问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对当前训练项目的看法以及训练的目标。
这种座谈会在实际工作中,对正在进行的项目管理部门是十分有必要的。
训练科正在摸索中组建和成长,必要的条件和一定会出现的困难将是他们工作的主要障碍。
李学武每周来一次,就是要解决这种实际困难,让他们尽快完成磨合,开始正常的工作。
会上也说了近期会有支教老师和特殊训练老师上山,博得了魏同和一众训练科人员的认同。
在座谈会的最后,李学武问了华清大学保卫队在这边的受训成绩,是否能够结束这一阶段的训练。
在训练科几位负责人判断后,认为基本上达到了当前训练的最好状态了。
如果还需要提升,不仅对人员的素质和训练设备设施有更高的要求,更是对基础后勤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只是一个学校的专业化保卫,当前这些人已经足够应对大多数特殊情况了。
听到这个,李学武也是放心了,在即将交付给华清的托训人员后,还是要按照他们的成绩吸引下一批的参训人员。
现有的潜在客户有分局、调查部和纺织厂这样的新扩展的友好单位。
李学武有计划地在利用这个训练场训练和反哺这些新的合作单位。
从保卫训练打开合作的口子,一步步进行关系搭建。
相信只要有需要的厂子就不会拒绝李学武的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