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宝年纪还小,并不能在弘文馆就读,这会儿过来也只是圣人特意下诏,命他过来听先生讲一些规矩的。
弘文馆学士为长官,负责校正图书、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及礼仪。收学生三十八名,都是皇亲国戚、一品官、宰相和功臣的子弟,入学年龄为十四至十九岁。
小二宝才七岁,显然年纪不合格,但是又得教授他一些礼仪。
李政舍不得让谢初夏辛苦,便干脆将人给送到弘文馆来听学,若是讲一些高深的知识,那小二宝便可以带着书童离开,若是讲到了朝廷制度以及礼仪等等,便要仔细听,当然,他可以不回万福殿,而是在弘文馆中看书也是无妨的。
其实说白了,就是既想让小二宝在宫里陪陪谢初夏,又不愿意他太黏着谢初夏了。
正好,七岁了,读书是个最合适的理由。
其实,要是真有心让小二宝念书,应该是送去秘书省下辖的小学,也称为字学,主要就是识字,再学一些基础的算学。
但小二宝开蒙早,而且家中俱为名师,所以并未入官学,像他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大多有些家底的人家,都会自己教养,待孩子长到十四
左右时,再参加弘文馆的考试,便可正式入学,之后,还可入国子学。
像是这种路子上来的少年郎们,大多都不需要科举,可以直接被授官。
毕竟,这是在圣人以及诸多大儒们的眼皮子底下学出来的孩子,用着也放心,而且还熟知朝廷礼仪及规制,比科举上来的农家学子能正快地上手差事。
这也是为何大雍有了科举制度,但是这举荐入朝也仍然并未抛弃的主要原因。
能被举荐的,要么就是有大才,要么就是名门世家之后,再不然,就是名师的得意门生。
怎么说呢,有些世家名门子弟是不屑于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总觉得把自己摆在和平民一样的位置上,那是拉低了他们的档次,可是实际上,生而为人,谁又比谁真的高贵呢?
当然,有那种想法的不少,但是更多的子弟还是想要通过科举来证明自己的才华,毕竟,科举入仕才能走的更远,站的更高。
小二宝呆乎乎地看着正在争吵的二人,还有几分不解,只瞧这服饰,应该都是皇亲,只是不确定哪个是哪个!
“我告诉你,别以为你是小辈我就得让着你。再有下回,看我怎么收拾
你!”
李恒放出狠话之后,又过来两人,将另一个还想要再继续吵的少年郎给连劝再拖地弄走了。
李恒哼了一声,下巴微扬着转身,一眼就瞧见了小二宝。
“咦,你便是我嫂嫂的侄儿吧?叫什么来着,小二宝?”
小二宝一脸不悦,肃着小脸儿道:“我叫谢荣烨,你是谁?”
李恒乐了:“我想起来了,以前去谢府的时候还见过你呢,不过那会儿你好像比现在矮一些。我经常去找谢七郎,你可有印象?”
小二宝一个孩子,哪能有什么印象?
李恒看他还带着书童,又有宫人领着,便猜到他是来读书的了。
“是不是带错路了?秘书省的字学可不在这里。”
宫人连忙道:“回静王殿下,圣人说先带他来这里学一学规矩礼仪,而且小郎君开蒙早,圣人也是想让他在此多听听,若有不懂之处,也可以自行翻书求教。”
李恒虽然能明白,但还是觉得不大舒坦,毕竟自己都十几岁了,跟一个六七岁的娃娃一起上课,怎么就觉得怪怪的呢!
不止他觉得怪,屋里头上课的学生们都觉得怪!
可是再怎么样,这是圣人让来的,他们也不敢有
意见。
用午膳时,小二宝回来了。
“小姑姑,我好饿呀!可以开饭了吗?”
人还没进殿呢,就听到他喊了。
谢初夏笑着让人去摆膳,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