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想一箭三雕(2 / 5)

酒楼的店面。

不过在汴梁这种寸土寸金的地盘,要想盘下一间店铺,费用对谢箐来说着实有点太过奢侈。

好在这段时间从展昭那里打牌赢了不少银子,加上小白时不时地甩她一张银票,倒也没多大问题。至于秦香莲,谢箐不知她的银子从何而来,反正是到位了。

店铺开业那日,整个开封府的人,以及陷空岛几只老鼠,都去捧了场。有了这些大神的加持,汴梁城里的地痞混混硬是规规矩矩,没敢趁机敲诈一番。

不过,谢箐从陈雨那里听来了小道消息,说是除了开封府,背后还有神秘人提前就给打了招呼,不许任何人去秦香莲的酒楼滋扰生事。

至于神秘人是谁,没人知道。

但也有人透露,此神秘人非开封府人,也非江湖人士。

那静尘,刚来的时候还略略羞涩,被秦香莲一培养,如今出落得落落大方,小嘴巴儿硬是吧嗒吧嗒会说得很,甚至学会了秦香莲的手掐老鼠神功,忙前忙后,帮秦香莲将酒楼打理得井井有条。

汴梁的雨下了一个月,陈州的雨才开始下。

陈州和汴梁相距不过一两百里,气候却有很大差异。每一年,当汴梁的雨季来临大约一个月后,陈州才会慢慢开始雨季。

时间一晃又是大半个月。

随着陈州的雨落下,朝堂之上,渐渐风起云涌。

那和庞太师分属对立派系的大员们,又开始三日两头上折子,弹劾庞太师儿子安乐侯庞昱连续几年赈灾不力等等,奏请圣上另派他人去赈灾,还要求查一查庞昱前几年赈灾不力的问题。

庞太师一党自然毫不相让,朝堂明争暗斗,沸沸扬扬。正当宋仁宗被吵得头疼时候,八贤王举荐了包拯去陈州,宋仁宗对此没有马上表态。但这一提议却最终被庞太师和对立派系采纳。

庞太师派系觉得只要不另派他人就行,至于包拯去,他们担心是担心,却并不惧怕。毕竟陈州从军权到政权,私下早已被庞太师的门生承包,铁板一块,包拯去了也白去。

而对立派系也乐见其成,反正那包黑炭铁面无私的威名在外,去了能揪出庞系的把柄最好。他要真被庞太师给阴了,也算替他们去探路了,无论如何,倒也不失一个折中的好法子。

到如此,宋仁宗也只好顺势封了包拯为钦差,令其半月后出发去陈州。

退朝后,宋仁宗没像往常一样去御书房,而是直接回了自己的寝宫,让太监总管吴用守在殿外,吩咐任何人都不许打扰后,才在皇城司总指挥使宋正的搀扶下,去了寝宫下面的地下大殿。

刚进地下室,宋仁宗就一口老血咳了出来,宋正一把扶住,担忧地问:“圣上,要不要宣太医过来。”

这圣上最近太过忧心国事,身体是愈来愈差了,他甚至觉得,圣上这两个月一下苍老了不少。

宋仁宗白着脸喘息了好一会,才对宋正摆摆手:“无妨,乌遇会给朕看的。”

“圣上,真的要放包拯去陈州?”宋正蹙了蹙眉。

“呵,”宋仁宗冷笑一声,“庞太师这两年在朝中根基越来越深,是时候平衡下了。”

庞太师那儿子在陈州赈灾这三年干了啥,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表面是为了平衡朝局,实则却是给庞太师挖的坑。

如今,刚好可以埋了。

呵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错!

宋正不解:“可包拯要是去了陈州,圣上难道不担心那事败露?”

宋仁宗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开封府那一窝狐狸,就算朕不让他们去,恐怕也早惦记上陈州了。你真以为那包拯没发现陷空岛的事?”

宋正愣了愣。

宋仁宗叹了口气:“包拯可没表面那么简单,他背后的公孙策更是老狐狸。别忘了包拯是怎么崛起的。”

想起包拯曾经办过的一些大案,宋正脸色不太好看。世人只知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