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教习,江淮(2 / 2)

,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有谁想要第一个提问吗?”

学子们又是一阵轰动。

“常兄,要不你先问问?”李意南示意常丞。

“既然殿下发话,本少也不好拂了面子。”常丞便要起身提问。却不想有人抢了先。

“先生!二十年听闻先生独领新阳军抵抗淮国铁骑,一举夺回京都以震天下。不知先生当时怀着何种心境。”一面容清秀,却一身阳刚之气的学子站了起来。

“天下社稷以国都为重,京都若失,我军将失一势;先帝被俘,再失一势。节节败退,将惧淮军!今日退新阳,明日便可退武安。当时战况,不可退,若退,京都百姓尽被洗掠,若退,曦河以北便会是那新的淮国!”江淮哪里参与过二十年前的战事,不过是靠从李怡和江树清嘴中所知,再加上自己所想罢了。

“先生!以少胜多,又是哪里来的胆量?”那学子再问。

“南朝将士,当问心无愧!哪里有什么胆量,事至当时,不得不战!兵少又能如何?边关十万将士挡住淮国铁骑了吗?但是新阳军挡住了。只要誓死捍卫南朝的心在,这支新阳军便能以少胜多。”江淮回答。

那学子忽的一惊,他从来想的都是如何调配粮食,如何行军布阵,为什么要留在新阳。这不是选择题,你只能反攻京都,不然南国将覆。

“学生受教了!”那学子坐下,心服口服。

“任厉那小子没想到会心服,谈论兵道,还没服过谁吧。”学堂后面的教习们窃窃私语着。

“那依先生所言,我们国子监的学子们,岂不是只要心怀天下便必定成就一番事业?”常丞站了起来,开扇扶风。

“不然!士卒常走于天下,世界怎么样,他们心里清楚。但你们多是贵族子弟,未曾下去看过,若只读圣贤书,你们心里便只有圣贤书。若不出去走走,这国子监对你们而言便是牢笼。”江树清曾对江淮说过,读书人若不看看人世间,便只是个会读书的机器。

其实江淮也没能理解,但总觉得有道理,便换了种说法回答了常丞。

常丞鞠躬行了一礼,对此表示了赞同。但心里,常丞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考取功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什么狗屁人间。

……

江淮对答有理有据,在场众人皆是叹服。眼看问答结束,杨开这时才走了出来。

“各位,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的新教习,江淮,年方十九。”杨开不怀好意的笑了起来。江淮也跟着笑,两人笑得坦坦荡荡。

不过,底下却是炸开了锅,说好的江树清,江先生呢?怎么变成了江淮先生。

“大家安静。”杨开又说,“这位江先生,是江树清先生的长子,在刚刚的问答之间,想必大家也见识到了他的才学。我希望往后大家能好好尊重两位江先生。”

学堂沉静片刻,任厉站了出来:“各位同学,江淮先生的学识大家都见过了,不管大家认不认,只要江先生还在这国子监,我便认他做我的教习!”

“任兄如此,我李某便也认下了。”

……

一时,学堂好一阵热闹。

“任厉向来放不下面子,今日倒是认可了江淮。”李意南细声说着。

此事过后,京都人人在传,国子监里出了个少年教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弄得江树清很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