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佛也能解决问题(2 / 3)

最终被谬误牵碰着鼻子走。你如果没有执念,心无所累,那你看山便是山,看水便是水。不会因为山上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而说那是圣地,也不会因为一滴水被阳光蒸发得无影无踪而说这滴水已经不存在。事物的本质不变,变化无常的是表相。”

“我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南宫文静今天给我看的,就是她人生中的那座华丽的宫殿?然后我被这种表相所蒙蔽。”

“看来你的心还是在动,没放下执念。”

“我现在很理智。”

“你为了完成陈市长交待给你的任务,一开始就假设南宫文静是个伪善者,这就是你的执念与偏见。而你却找不到南宫文静的伪善证据,所以你会陷入无尽的迷茫之中。要想知道那是一座真宫殿还是假宫殿,你需要先放下偏见。”

越往下听,杨颂声的眉头也皱得越紧。

杨颂声遗憾地感觉,也许自己真的是没慧根,脑子里一团浆糊,根本就洞悉不了余闻念的思想逻辑。

放下偏见很难吗?

很容易!

我现在就把自己摆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我不假设南宫文静是个好人还是坏人,我冷静地审视她的所做所为。

结果不也是没个卵用?

鬼知道她今天塑造出来的那个人设是真的还是假的?鬼知道她今天摆出来的那座无形的慈善宫殿是真宫殿还是假宫殿。

什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来也不靠谱!

杨颂声带着这满腹牢骚,又问了余闻念一个问题:“余总,你就直白地告诉我,你觉得南宫文静究竟是真善还是伪善?”

“真善。”

余闻念毫不犹豫地给了杨颂声一个答案。

杨颂声又是一脸懵逼:“真善?难道我们都冤枉她了?连陈市长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我已经被你问到无力解释。”

余闻念疲累地笑了笑。

又耐着性子解释: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世事变幻无常。”

“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也不是非善即恶,善恶并存才是一种人生常态。如果你看不到某人善的一面,那只是因为某人不想把他善意的一面奉献给你。如此而已,那并不代表某人没有善意的一面。”

稍作顿言。

余闻念又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不同层次的人,做事的方法截然不同。”

“低层次的人,也许会输出假冒伪劣产品与虚伪行迹,只为赚得眼前一时的利益。”

“高层次的人,追求的不是眼前一时的利益。往前多看几十年,输出假冒伪劣产品与虚伪行迹,无异于自掘坟墓。”

“因此,南宫文静如果做了善举,其本意肯定是想输出真善行。”

“她不是个自掘的坟墓人,否则她也无法在31岁的年纪拥有自己的商业帝国。你不要忘了,她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她是靠自己白手起家。”

“佛家眼中的事物本质,就是菩提本无树,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南宫文静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其实根本就不重要。重要是的她的人生中既有善缘也有恶缘,世间所有的人都这样,无一例外。”

“现在你试图从她的善缘中寻找恶果,那说明你的认知存在问题。”

“恶果,只能从恶缘中寻找。”

“如果你放下心中的种种执念、心无偏见,还是发现不了她的恶缘,那说明时机未到、缘分未到,你需要等。”

这次余闻念算是彻底把话说透了,杨颂声也是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抓着人家的善缘找恶果,无异于抱着一棵苹果树寻找橘子,那可不就是认知存在问题?

“我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忽略了人有善恶两面,高层次的人,善是真善,恶也是真恶。”杨颂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