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安很想说:其实我跟张书记也是今天才认识,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这话说出来肯定没人信。
关键是这样说不能满足大伙的预期心理。
陈长安只好笑呵呵地打马虎眼:
“张书记看不得民生疾苦,而我又恰好是个愿意为民生呐喊的愣头青。大概是这个原因,他才站出来匡扶清正。”
“其实这事没你们想的那么复杂,懂的都懂,多说反而有对人不敬之嫌。”
懂的都懂。
一听到这个措词,老油条们当场含笑打住,再问下去就是忌讳。
但大伙都琢磨出来了,陈长安这小子是真有靠山。
张姐道:“你的驻村申请表,今天下午我已经帮你提交了。我估计王局现在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卡你,你等通知就行。”
“谢谢我张姐,来,敬你一杯。”
陈长安的酒量并不怎么好,刚才那一杯喝下去,肚子里已经翻江倒海。
但在他看来,这一杯必须喝,他得让在座的各位同僚都知道,他陈长安不是一个攀上高枝就过河拆桥的人。
玩转官场离不开资源的支持,不论职位高低,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此时……
顺利完成任务的张正元,并没有急着离开吕州。
张正元独身一人来到了韩家,一是想当面向韩东海述职复命,二来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探望一下韩东海的身体。
这些年,他从一个副处级干部一路升到正厅级,可谓是平步青云。
这里面少不了韩东海的提拔。
自从韩东海回吕州老家养病以来,张正元由于工作繁忙的缘故,一直抽不出空来探望老领导。
“老领导,人我已经给您约好了,但陈老爷子年岁已大,不方便出门,可能需要您亲自登门求医。”
“陈长安他爷爷,在村里的口碑怎么样?”
“我已经在村里打听过,那个陈老爷子确实是有些本领。他在陈家村也是德高望重,村里人都很倚重他。”
“只要不落个病急乱投医的嫌疑,我亲自登门求医也是应该的。”
谈笑间,韩东海沏了两杯热茶。
撇开私事不谈。
韩东海又问张正元:“今天你跟陈长安也算有了正面接触,你说说看,你觉得他有多少可塑性?”
“慧眼识珠,这是您擅长的事,我哪敢班门弄斧。”
张正元先赔上一副谦逊的笑容,谨慎托住老领导的权威。
末了再客观评价:
“就今天现场的情况来讲,陈长安那小子确实不简单。”
“我给他一个发言机会,后半场翻身仗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在独挑大梁。是个很懂得把握机遇的人。都不需要点拔,申辩时句句都能抓住重点。”
“当时丁永春铁了心要开除他的公职。”
“那种环境下,如果他没有唤醒村民的民意,我还真拿丁永春没办法。客观地说,当时我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听到这番话,韩东海欣慰地点了点头。
韩东海很清楚。
张正元也是一个高眼于顶的人,今天张正元能给出这么高的评价,那说明自己没看走眼,陈长安那小子确实有过人之处。
一个人,在身陷困境时有贵人相扶,固然是件好事。
但若自己一点实力都没有,贵人把路铺好都不懂怎么迈腿,那人家就是想扶你也扶不起来。
很庆幸,陈长安那小子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想想陈长安的过人之处,再想想自己那个不懂事的孙侄女,韩东海一个头两个大,甚至有种想撞墙的冲动。
韩东海感慨万端地说:“就我这身体,只怕免不了要提前退休。眼下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思瑶。虽然她是我的孙侄女,但我一直把她当亲孙女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