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症。后来日子久了,柳蕴医治时,他就在旁协助并学习。
说起来,这还是月知行第一次独自问诊,心里到底还是有几分紧张,忐忑。
“大夫,您给我瞧瞧,我最近头痛,还老是咳嗽。”
说话的大娘看上去五十多岁。
月知行点头,“大娘,我先给您把个脉。”
大娘伸了右手在脉枕上,月知行覆上丝帕后,三指微搭。
脉象表浮,数多主热。
月知行收回手,提示说:“我看看舌头。”
大娘闻言照做。
舌尖显红。
“大娘,您最近有没有发热或者出汗?”
大娘回忆了一下,点头说:“有发热,但是没出汗。”
月知行了然于心。
大娘捂着嘴咳了两声。
他又问:“您咳嗽的时候,喉咙会不会痛?或者口渴想喝水?”
“对对对,大夫,我这严重吗?”
月知行摇头,温病初起不算严重,答道:“不严重,没什么大问题,我给你开个辛凉解表的方子,喝了药就会好的。”
大娘忙不迭点头应好,“谢谢大夫。”
月知行拾笔写下药方: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
他抬头,细细嘱咐道:“大娘,您记得煎药时香气大出,就可以取出服用了;每次服六钱,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
大娘认真记下。
“您去那边的药柜上抓药吧。”月知行还多嘱咐了一句,“回去记得好好休息。”
“好好好,谢谢大夫。”
大娘拿着药方起身,去了旁边排队抓药。
夏鸣这会儿开了口,“说说这个病人。”
“大娘发热无汗,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显红,脉浮数者。所开的药方中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薄荷、豆豉、荆芥轻散解表;桔梗、甘草、牛蒡子合用能宣肺解表,祛风痰,利咽喉;芦根清热生津。”
夏鸣点头赞道:“你这方子清热解毒和解表药合用,是清疏兼顾的辛凉平剂,不错。”
月知行得到认可,心定了几分,他虽对自己的所学有几分自信,但总归是不想出错而耽误病人,他要对自己诊过的病人和病症负责。
“下一个。”
月知行回过头,一个年轻母亲让男孩坐了下来,这十二三岁的孩子精神看着不太好,今天天气适宜,他却穿得很厚实,像是畏寒的样子,刚坐下就捂着嘴干咳了两声。
他把脉枕推得离男孩近了一点,轻声问在旁的母亲,“这孩子是哪里不舒服?”
年轻母亲瞧出这主诊的大夫年岁不大,微抿了抿嘴,目光转向他身后的夏鸣,似有话说。
只听夏鸣先道:“他诊,你同他说孩子哪儿不舒服。”
年轻母亲将信将疑地点了头,又恢复了之前那副担忧心急的模样,指着男孩的咽喉处,说:“大夫,孩子今天早上才和我说,他这喉咙痛好几天了,我也没看出是怎么回事,你快给瞧瞧。”
月知行倾身过去,伸手在孩子的颈部两侧认真地摸了两下,见男孩直皱眉头,便又叫他张开嘴,拿了只银筷压住他的舌头观察,咽喉两侧红肿如蚕豆。
他说:“伸手上来,我给你把个脉。”
男孩照做。
脉洪大而数,身上发热。
年轻母亲在一旁焦急地看着。
月知行问他:“有没有头疼,吞咽困难或者疼痛,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这些?”
男孩有气无力地点了头。
月知行看向一旁站着的年轻母亲,解释道:“这是双喉蛾,由肺内有热,外又感风热引起的咽部两侧红肿疼痛。好在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