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这之前,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是靠科举仕途入朝为官。
可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摆在这里,没有谁能够突破得了。
朱元璋和历代帝王一样,想要通过科举将那些有本事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非常的清楚,只要掌控了这些人,那他大明王朝的江山也就能稳如泰山。
朱元璋并不是不明白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只不过他想要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的自私让他一直都不愿意这么做罢了。
周成安的一番话,点明所有好处,按他所说去做,不仅能够发展大明经济,而且还能够培养更多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多样人才最终还是会反哺于大明经济发展,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大明便能够螺旋式上升。
朱元璋的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但考虑到刘基胡惟庸等人,他并没有直接认同周成安,而是回头看向他们问道,“胡爱卿,刘爱卿,你们对周成安刚才所说有什么看法?”
胡惟庸一听,立刻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陛下,臣还是刚才的态度,此事万万不可且不说,科举是世世代代一直传承下来的取
士制度,周成安刚才说的什么让人人都有读书的机会,还有什么免费……这是如今的大明王朝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的!”
“老百姓对于读书这件事情的确给予厚望,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出一个能干人,入朝为官,改变命运,这个消息若是传出去,最后又没有成功,只怕会引起异常动乱!”
朱元璋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转过头去将目光落在了刘基的身上,刘基思索再三,说道,“周大人刚才所说的确点明了问题要害,而且句句在理,若是能够解决经济问题,其他所有一切都不成问题,说到底,经济才是重中之重!”
“如今,朝廷根本就没有办法拿得出来这么多钱财,此法……”
周成安认可的点了点头,看来刘基是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而且非常认真的揣摩过,所以他能够看到问题的根本。
没错,经济永远都是重中之重,只有经济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的一切才有可能性。
若是之前的大名,不要说是他们了,就连他都不敢想,穷成那个样子,连皇帝穿的都是带补八的衣服,还有什么可想?
可他来到大明也
不是一天两天,这些年他也没有闲着,经济的发展正按照他的预料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之前的琉璃盏更是让大明赚的盆满钵满,哪怕仅仅只是靠着这一项活计,都还可以再大赚一笔。
“那是之前!”
“刘大人,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大名早就已经跟之前不一样了,经济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绝对没有你想象之中的这么难。”
“哼!”
胡惟庸从鼻子里呼出一口冷气说道,“陛下即位以来,一直都想发展经济,让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一些,这么长时间以来,虽然初见成效,但也并没有让所有的百姓都不再担心吃饱穿暖这个问题,你说你能行,难道你也比陛下还要厉害?”
胡惟庸说话的语气并不重,可当着朱元璋的面说这番话,分明就是要将周成安置之于死掉,她周成安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连他都要比朱元璋厉害,那他朱元璋算什么?
眼看着朱元璋的脸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刘基还有太子恩,都是一阵提心吊胆,额头上都冒出了细细密密的冷汗。
他们想站出来替周成安说上两句,可朱元璋一个人也扫过来,他们就立刻闭了
嘴。
场面陷入一片诡异的安静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周成安的身上。
周成安冷静片刻之后,淡淡一笑,说道,“陛下就是陛下,是一国之君,是让之大明王朝走向安稳之人,是真正的英雄,是谁都没有办法替代的存在!”
“至于我?我不过是陛下庇护之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