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提醒!
胡惟庸一直都低调的站在
一旁,一句话都没有说。
他就是想弄弄清楚周成安和朱元璋到底是什么关系,背地里又在谋划些什么,结果,出乎意料的提到了科举制度。
如今,科举已经逐渐分化出南派和北派,两派之间的斗争也越发的激烈。
他也靠着科举制度,不断的给自己招揽帮手,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他这一边,成为他的后盾。
周成安的手若是伸到了科举制度上,毫无疑问,一定会动摇他的利益,他无论如何都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眼看着朱元璋已经有所动摇,胡惟庸立刻窜出来指着周成安厉声呵斥,“周成安,你休要胡言乱语!”
“天底下读书人千千万,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寒窗苦读圣贤之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奉献朝廷,报效家国,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他们不辞辛苦,日夜煎熬,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你这样的评价,实在是太让读书人寒心,此番话若是传了出去,必定会动摇根本!”
胡惟庸一边说着,一边转过头去满眼担心的望着朱元璋,“陛下,周大人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怎么可能知道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他刚才的那番话也不过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了一
下自己的看法罢了!”
“哦?”
朱元璋看向胡惟庸,眼看着胡惟庸的情绪如此激动,他也想听听他的看法,“胡爱卿,看来,你对科举也有话要说?”
胡惟庸已经非常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原本以为朱元璋一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没有想到竟然会这么问。
难道,他真的把周成安的话给听进去了?
“陛下,如今大明不知道有多少人几十载寒窗苦读,哪个不是想靠着科举给自己争取一个实现价值的机会,此时若是盯上科举就等于断掉了他们的路,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不要了,他们的命还要让人痛苦,一旦激起民愤,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朱元璋对此并没有给出任何评价,而是看向周成安,“胡大人是这个意思,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胡大人说的不错,若是此时取消科举,必定会激起民愤,让人心生怨恨,后果无法承担,可是我记得我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这番话。”
胡惟庸从鼻子里面喝出一口冷气,愤愤然说道,“这还用说吗?你的意思已经表达的非常明确了!”
周成安摊摊手,说道,“那只是你想当然而已,可不是我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