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师爷这话确定不是开玩笑?”
“我哪里来的闲工夫跟你开玩笑。”
汤秀才有些气恼的道。
“衙门里的事我还忙不过来呢!”
“如果真的如师爷所言,那么在下愿意一换!”
冯云山实在无法克制自己心里的悸动,勇敢的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想他这话一出,旁边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便出言道
。
“云山呐,老夫记着,你家那宅子是你爷爷那辈传下来的。”
“堪称是祖产,你就这么换了……”
冯云山看了一眼那老者,恭敬道。
“二爷爷,我家的情况你也不是不清楚。”
“那套老房子自我爷爷传到我手里,至今已有六七十年了。”
“光是修修补补的次数便不下于百次,如今雨天还是会漏水。”
“云山不善工事,每次都要请匠人来帮忙,光是这笔开销,便不是一个小数目。”
“眼下县太爷既愿意以新换旧,在下有何乐而不为?”
汤秀才听了冯云山这番话,忍不住赞道。
“说的好!呵呵,云山也不愧是读过书的人,就是明事理。”
说完这话,汤秀才向身边衙役一伸手。
衙役拿出一份契约,交到了汤秀才的手里。
“这便是契约,你看看没问题,便就去你家量房子吧?”
冯云山草草看了一遍那契约,便就领着汤秀才一行人去了自己家里。
汤秀才也不含糊,带着两三个衙役,当下便量出了冯云山家的面积。
“嗯。你家比新宅子要大上三尺。按照周县令定下的规矩,一尺便是补充一两银子。”
汤秀才从怀里取出了三两银
子,拿到了冯云山面前。
“你若没有其他问题,便收钱签契约搬家吧!”
三两银子?!
冯云山内心狂喜,立刻便签了契约,然后张罗着自己媳妇准备搬家的各项事宜了。
很快,冯云山搬新宅,不仅没花钱还赚了三两银子的事,就传遍了整个剑南县。
一开始人们大部分还不太相信。
可是当看到冯云山这穷书生带着自己老婆儿女下馆子大吃大喝时,众人却又不得不相信了。
于是一场大换房风潮便开始席卷整个剑南县!
每家每户都兴致勃勃的找汤秀才量房。
周成安的声誉也随之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哎呀!周县令可真是造福一方的好官呀!”
“可不是么?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官,不仅给咱换房子,而且还有银子拿!哈哈哈!”
“你这是运气好,住的地方比新盖的宅子大,若住的地方比新盖的宅子小,不还得补钱么?”
“这就是你不懂了,周县令说了,给咱们钱,按一尺一两算,可咱们若要补钱,便是按照一尺二钱去补,而且还可以先欠着!”
“有这等好事?!”
“可不是么!周县令可真是咱们剑南县的父母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