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前,下官就来过水仙村,那次是来考察的,就没有打扰正阳侯了。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考察,下官对正阳县九镇一百二十一个村都进行实地走访,全面了解正阳县的基本情况。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本县已经有了明显的格局,北部以大湾镇和营口镇为中心,工商业和航运业非常发达。
中部以县城为中心,商业和教育发达。
南部以大荒镇为中心,农业最为发达,全县有六成的耕地都集中在这里。
最让人感觉兴奋的是,在大湾镇的水仙村,这里的农业、工业、商业、航运业以及教育,都极其兴旺。
看到这种情况,下官非常高兴,对正阳县未来充满着信心。
目前正阳县还是农业大县,南部地区只占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但耕地却占了全县的六成。
让人意外的是,这么多的耕地,对正阳县的贡献并不大,下官下一步的施政重点,将在农业方面。”
王之博的一番话,让赵贤对他刮目相看,看来王之博是个做实事的人,他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对县情进行调研,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治理正阳县。
“看来王县令的第一把火是要振兴正阳县农业,现在有没有好的思路。”
“目前有了初步的思路,今日来拜访正阳侯,也是为了讨教这个问题。”
“王县令不必客气,愿闻其详。”
“正阳侯知道郑国渠吗?”王之博开口道。
王之博说出郑国渠,赵贤先是一愣,很快就知道王之博想干什么了。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是一枝独大,六国被秦国整得苦不堪言,当时韩国距离秦国较近,更是深受其害,随时有一种被灭国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想出一个弱秦计策,让一个叫郑国水利能人,前往秦国,说服秦国,修建水利工程。
没想到秦国竟然采纳的郑国建议,调集了大批的民工,筹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开始修建设郑国渠。
秦国不缺乏高明之人,他们当然能看出韩国派郑国来帮助秦国修建水利,其目的是让秦劳民伤财,最终将其拖垮。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韩国初衷是想“疲秦”,没想到变成了“资秦”。
十年后三百余里的郑国渠修建成功,秦囯四百万亩的贫瘠的农田,被改造成高产稳产的良田,关中一带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