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回(4 / 6)

堂听谁的?马明远闷声嗡嗡,当然得听阁老和小阁老的。杨金水老神在在循循善诱,这不就结了?肯干事认上司,这是你的长处。你认胡部堂,胡部堂认阁老,那你按阁老的意思办,还能会错吗?小小的知府默默动摇意志,阁老家瞒着胡部堂,用意也是要保护胡部堂啊。撵到谭伦他们知道了,捅到裕王那里去,第一个问罪的便是胡部堂。沈一石置身事外的向后靠了靠,便知眼前的紫袍知府撑不过片刻,我干马弥远尚存怜悯百姓之心。关口时那么多县被大水淹了,以后不能饿死,人人仍以部堂为先,我不能让部堂大人到时下不来台。沈一石适时出口,麦田的粮我一粒也不会少。劝说妥当,几位大人居座一侧,开始坦荡推测,炸堤坝手咽口回宴的事,要是走半点风声。到时候谁也保不了谁。几声拍桌警告,何茂才,郑必昌皆是不自在的,别开了视线,难免心中没底。沈一时默不作声,将白水喝得踏踏实实。马宁远打起了老杉杉的主意,我是想把他送给部堂大人,自然还是对部堂心存愧疚,暗生补救之意,事情都瞒着他干,到时候担子还是他担,都累成那样了,我送两颗山参捏犯夷,天大的忤逆都做了,又生出一副优柔寡断的菩萨心肠。杨金水顿觉好笑,好啊,又有忠又有义,这才是干大事的人。胡宗宪不知内情,只略带疑惑的,当是心腹下属的一番敬重之心,好好当差。比送我什么都强。我们来谈一下胡宗宪与马宁远的关系吧。科举考试的功名,其荣耀与牢靠绝对是实打实的。县试考秀才,方有资格进省,参加乡试得方为举人,再上便是京城三年一次的会试,考中升为贡试,取得殿试资格,再通过便是进士及第,前三名自治出阁拜相,前途无量。即便是普通进士,其最次也得是个四五品知府、省级或副国级干部。对普通百姓来说,中举已是光宗耀祖的爆炸性新闻,也便是跨境官的行列,不过最多做得七八品副县级。而马宁远举人出身,确认杭州知府官从正四品,此等越级称得上罕有,和胡宗宪的器重与委任是绝对分不开的,也是马宁远甘位部堂,前后万死不辞的原因。封疆大吏、浙职总督兼议省巡抚胡宗宪,应与六部尚书等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同级及正二品旗下省级三司如部政使。冯必昌、按察使何茂才均为正三品朝廷大员,而马宁远在诸位大人面前实在没什么话语权,更谈不上知情权,他甚至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严党,或者说他是严党,只是因为他认为胡宗宪属于严党,所以自己紧跟着战队。当然,朝野都是这样认为的。是以,一旦杨金水等人提及从属关系,你认胡部堂,胡部堂认阁老,那你按阁老的意思办,还能会错吗?他从而动摇,再加上一句换种方式保护部堂,他便想也不想到,立刻答应了下来。至于百姓的生死围观的坚守,便心怀愧疚的抛之脑后了。农谚云,狂风不中朝,暴雨不中夕。半个月后,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暴雨如注,未见停息。浙江杭州九大堰口一声惊天巨响,新安将决堤,九个县闸口被炸,上游千山万壑的山洪倾注新安江,数之不尽的良田被毁,赖以生存的倚仗浸湿,哀鸿遍野,人祸酿成。那天灾降临,无辜的沿岸百姓马宁远带着淳安、建德两县之官,有些不是滋味。看着洪水凶猛,杭州城内河道监管李玄浑身湿漉,跌撞着扑到杨金水床畔,干爹,干爹,九个县,九个县的咽口都都裂了,一定是有人要决口。杨金水徐徐而出,衣衫半长不紧不慢地扬了,语调这回低了。干儿子素来至心能干,此时却懵懂着慌了神。整个大地。九个燕沟都是儿子去年监管修建的,固若金汤一般,绝不可能,绝不可能,世上哪有金汤一般的河堤?他彻底沉了声线,哪有金汤一样的咽口?他漫不经心的抄起茶碗,不及儿子反应,突然柔和了嗓音,芸娘,床帐暖香,一女子窈窕而出,丝衫轻薄,身亮纤纤飘飘,如仙而至,把我的衣服给她换,李轩目光追随,如痴如醉。杨金水声音冷冽,还不快起来,把你这身尸皮剥了?其人喃喃惶恐,就个线呢。钥匙都淹了。儿子,这颗头死不了你。这才慢慢抬头瞧着干爹举重若轻的胸有成竹,突然福至心灵。干爹这事儿。您都知道,杨金水眼底金光乍现,知道什么?不知道就是你的福分,锐利无比。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