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士绅贪婪(2 / 5)

少年战歌 步枪子弹 3456 字 2024-01-28

着就要用尽。

山东各府州县,都是怨声载道。市民们对囤积粮食的士绅们恨之入骨,甚至有人在街道两侧写燕王的歌谣。那黑色的两行大字吓得士绅满城搜查,最后竟抓出一个十二岁的蒙童出来鞭打。

市民的储蓄在飞快流逝,士绅的日子同样有些支撑不住。预料中应该是轻松被控制住的粮价却在六月底不断被冲击,几乎有撑不住的感觉——不知道是谁,在市面上大规模的抛售粮食,朝高价接盘的士绅们倾销。

比如在青州府,就有一支神秘的力量运来了三十多万石的粮食,不断抛售。虽然每次都是不同身份的南方商人运来大米抛售,但沈从道知道,那绝对是一伙人。这伙人以低于士绅粮店的价格大规模出售粮食。如果青州士绅不全部买下来,好不容易抬起来的粮价就要崩溃。

青州府的士绅们都被这神秘卖家砸盘砸怕了,没人主动出手接盘。士绅们这几天天天往知府衙门跑,由知府分配份额接下市场上抛售的粮食。

不过士绅们都明白,全国的粮价都在高位,这股抛售力量是无法持续的。只要吃下这些粮食,撑到接下来的饥荒,别说六两银子,就是十两银子一石卖粮食,那些百姓也只有砸锅卖铁拿钱来买。

所以每次知府分配各士绅接盘,各士绅都咬牙出钱接下。那股神秘商人在青州市抛了海量的粮食,青州的粮价却始终维持在六两一石。但那股神秘商人却似乎是在考验青州士绅的承受能力,几乎是你接盘多少,他们就又给你运来多少。

今天沈从道又接到知府的纸条了,纸条上为了避人耳目,只写着”八百”两个大字。知府让沈从道去市场上接盘八百石粮食。八百石,就是四千多两银子,沈从道看这那张纸条,满脑袋都是细汗。沈家的银钱,已经用得一干二净了。除了粮仓里的七千石粮食,沈从道就只剩下房契和地契了。这八百石粮食,沈从道拿什么去买?

但沈从道知道,这个盘该接下来。如今青州的士绅家里,家家都堆积着高价买来的粮食。如果粮价支撑不住掉下去,那青州的士绅要损失大笔的家产。这神秘的商人是谁啊,怎么这么狠啊?这是和青州的士绅们对上了啊。

沈从道的旁边,沈家的账房先生吸了口气,说道:“老爷,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只要再坚持一个月,农民家里的粮食就全部耗尽了。到时候杨鹏不得不高价收购粮食赈灾,我们花出去的银子,全部会乖乖飞回来。”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赚一笔大的。我们五两五钱买进的粮食,全部六、七两一石卖给杨鹏。”沈从道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点了点头。他正琢磨着去哪里借这四千多两,却看到仆人沈三满头是汗地跑了进来。

“老爷,贩粮食到市场上的商人说了,房契他们也收。我们可以把房契当银子,给他们买粮食。”房子也要?这些商人是要沈家的命啊。沈从道仿佛是听到一个噩耗,脸色惨白,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

七月初九,杨鹏和麾下将领、官员喜气洋洋地坐在燕王府“守正殿”中,商量着赈灾的事宜。利用这次赈灾的东风,杨鹏摆了处处和自己作对的士绅一道,目前大获全胜。士绅们毫无公德,明明知道山东大旱还要哄抬粮价,想通过这种卑鄙手段让杨鹏破产,让杨鹏赈灾失败。结果却全部掉入杨鹏设下的圈套里面。

五月底,杨鹏还没有答复官家他决定赈灾时候,就从南方各省买了一百万石平价粮食,用轮船运回了沧州。当时天下士绅还根本不知道杨鹏要赈灾这事情,杨鹏又是在多省分散采购,所以这些粮食的购价十分平价,平均只有二两五钱一石。

当然,杨鹏的手上不仅有这一百万石粮食。杨鹏在刘祥龙的北港和定海城还抢到了三十五万石的粮食。另外去年新竹的地租运到天京新城,也有一百四十多万石大米。所以那时杨鹏手上有二百八十万石的粮食。

手上有了足够的粮食作为筹码后,杨鹏就答复了官家,答应官家自己将承担起山东赈灾的责任。很快,这封奏章被官家批红后就被披露出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