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愧疚,不送走龙皇陛下最后一程,我心难安。”
“可现如今,朝堂之上的局势,还不够稳,王大人这个时候走了,那些宵小之徒,恐生变故。”
“没用的,治国之道,我也只是略知一二,即便我留下,我也不敢保证自己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对的,即便是!那又如何?这天下,是元皇陛下的,有些事,他必须要学会自己面对,打铁还需自身硬。”
“可陛下还小。”
“太后不小了啊!她可以试着学习,这些都是经验,日后好教给元皇陛下,放心做,大胆干,出了事,我兜底。”
留下这句话后,王建东才再次马不停蹄地赶往黄海。
正如他所言,对王建东来说,现在送别龙皇,就是他觉得最必须要做的事,其他事,不到万不得已,他都不想参与。
文德军将王建东的所有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了文殊太后。
太后听后,沉默良久,这才开口,“夫君!您说得对,王大人便是上天赐给我们龙国的神明,有他在,龙国可保百年无忧。”
“您泉下有知,尽管放心,哀家不敢说一定能将元皇辅佐成千古一帝,但一定会尽力而为。”
“哀家有信心,只要王大人还在一天,龙国必将愈发昌盛。”
古代的典籍有云。
朝中即便发生了再大的事,非万不得已,不能动用边关势力,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
可这种事,放在王建东身上,绝不可能。
她甚至都不用去想,如何才能王建东将权利还给她,王建东自己都会做,就像这次,匆匆而来,匆匆而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果然,只要有王建东一人,龙国可保百年无忧,她要做的,就是尽快将元皇抚养成人,给与王建东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即可。
文殊太后也不再多言,开始精心读起了王建东所书写的书籍。
这并非王建东的受创,比如治国之道,王建东推崇的是《五道治国》。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
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
义者,人之所宜。
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
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恻隐之心,仁之发也;德人德己,德之路也;使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为了好理解,王建东还列举了一些经典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