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蔡邕提剑入代郡代郡书院始成形(2 / 2)

何人在外吵吵嚷嚷!”

说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冲了出来,正是书院教习刘子惠。

蔡邕一时尴尬,连忙道歉说道:

“老夫只是急切想看学生学习之模样,一时莽撞,还望先生莫怪。”

说罢,蔡邕一弯腰,便给刘子惠行了一礼。

刘子惠一愣,小心问道:

“汝可是蔡邕蔡伯喈?”

蔡邕一愣,连忙抬头看向刘子惠,疑惑的问道:

“汝乃何人?老夫一时混沌,记不清了。”

刘子惠大喜说道:

“学生刘子惠,昔年在雒阳,太傅胡广讲经,吾曾有幸聆听,那时您与太傅大人互相问答,吾受益匪浅,深感蔡公与胡公知识渊博,小人深感佩服!”

蔡邕脸色红润,目光圆望,回忆说道:

“吾师从太傅胡公,一生钻研,好歹没有辜负胡公期盼,没有堕了师尊威名。”

刘子惠更加佩服的说道:

“蔡公大义,若非蔡公的四千卷书简,这书院也不可能顺利办成,蔡公仁义之名,代郡早已传遍了!”

蔡邕脸上更红了:

“书简本就是让人看,让人学的,这没什么。能教书育人,尽其所能,才是书简的幸运。”

蔡邕与刘子惠,二人一来一往,相谈甚欢,二人从经史子集到圣贤大道无所不谈。

谈论的声音也引来了后院教习的蔡琰。

蔡琰在家中无事,便说服刘和,在书院里开设了个小学堂,教授小孩子启蒙。

汉朝女子也是可以学习的,不过因为百姓普遍穷困,没有余财供女孩子上学,能上学的女孩大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而刘和开设的书院,则是包吃住,无论百姓还是富裕之人,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但凡愿意将孩子带来的,便可入书院学习。

如今,书院的小孩子已经有两三百人了,而求学的学子也有三四百人了。

蔡琰忽见蔡邕,喜极而泣,扑在蔡邕怀中:

“阿父,想煞昭姬了。汝在京城抑郁,处处受难,姎(yang,汉代女子自称)痛心不已,方才出此下策,将您诓骗而来,还望父亲莫要责怪夫君。”

蔡邕轻拍蔡琰之背,疼爱的看着蔡琰说道:

“不怪不怪,汝是好心,吾怎么会怪琰儿呢,何况吾之书简,在书院保存完好,还能教书育人,真是书简的一大幸遇。好了,既然知道书简无碍,吾也就放心了,吾便可放心回长安城了!”

蔡琰、刘和均是一惊,这老头都来代郡了,怎么还想着回长安呢。

蔡琰急切的说道:

“阿父,长安凶险,父亲您在京城又不得志,为何还要再回去呢?”

蔡邕摸着蔡琰的脑袋,长叹一声说道:

“吾乃大汉的左中郎将,自是要陪伴在陛下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