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
极难达成!
关宁道:
“屈突将军,知道杂交水稻嘛?”
杂交水稻?
这四个字,无疑是令人震撼的。
屈突通听说过动物杂交。
比如马和驴杂交就生出了骡子!
植物界也能杂交?
不应该叫嫁接嘛?
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双眼放光。
如果经过他屈突通的手种植出亩产三千斤的粮食,后来千秋万世,都会记住他的名字。
而他的名声,将是美名!
“在下虚心求教,恳请关公子详解。”
“请关公子放心带在下一起研究此物,在下一定尽心竭力,绝不偷懒!”
“至于报酬……在下可以不要任何报酬!”
呀!
关宁就喜欢这种踏实肯干,还不要钱的。
“此物说来话长,咱们找一家茶馆,边喝边聊。”
屈突通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吩咐给现场的工匠。
而后。
跟着关宁和王初冬,入了晋阳城。
关宁与屈突通找了家茶馆,便坐下详谈。
不知不觉。
就是几个时辰过去。
屈突通全程是一个懵懂无知者,竖起耳朵保持精神一直在听关宁陈诉。
关宁从‘两系法杂交水稻’讲述到‘三系法杂交水稻’。
从‘培育技术’到‘种植技术’再到‘施肥技术’,都做了简单的讲解。
屈突通仿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
因为他没有几句话能听得懂,却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多的记住一些内容。
关宁口干舌燥。
一抬头,发现屈突通已经双眼冒金星。
“屈突将军,本公子说的这些,你理解了嘛?”
屈突通诚实的摇了摇头。
莫说他不理解。
就算种植了几十年耕田的老农,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也必然不能全懂关宁的话。
高深莫测,似圣人教诲!
“杂交水稻培育技术复杂,靠着屈突将军一人之力恐怕难以完成!”
“这样,屈突将军可去寻一些机灵且靠得住的农户。”
“这些人由你带领,一起研究杂交水稻。”
“如此群策群力,相信三五年之内,便可以完成杂交水稻的培育工作。”
关宁不过是引入了杂交水稻的思想。
而杂交水稻真正的难题,在于稻种的培育。
三五年若是能研究出来,便算是壮举了!
屈突通拱手抱拳。
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而当今的农民,承袭的多是农家弟子的衣钵。
屈突通心里慨叹一句:
“杂交水稻若能成,关公子便是当之无愧的农人之首,是当代农圣!”
农圣!
天下有儒圣、有亚圣、有人皇……却偏偏没有农圣!
要在农业方面有怎样的成就,肩膀上才能扛得起这两个字的重量?
可只是听了关宁关于‘杂交水稻’的理论陈诉。
屈突通便将‘农圣’二字冠在关宁的头上。
因为他知道。
关宁日后在农业方面的成就,绝不是仅仅‘农圣’二字,就能压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