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知遇之恩(2 / 3)

问道:“你、你爹真叫叶连株?”

“是呀!”

“你还有一个妹妹是不是?”

“是呀,刚刚犯官说过了,她也失踪了。”

刘永铭又问:“她不是失踪,而是被人带走,还没出城呢,人就走失了?”

“是呀!”赵振华连连点头:“六爷如何会知道的如些清楚?”

刘永铭摇头叹了一声:“怎么又全挤一块来了!这事……你怎么会姓赵的?”

赵振华连忙说道:“家母姓赵!”

“你母亲才是陇南赵家的?这又不对了呀,叶连株有几个孩子?”

“就一双儿女。”

刘永铭连忙说道:“即是一儿一女,你如何随起母姓来了?”

“这……”赵振华有些难以启齿。

刘永铭言道:“快说!本王没那功夫等你。”

赵振华犹豫了一下,说得:“其中之事,我知之甚少,若是言语中有所不周,六爷还请海涵。”

“你且说你的就是了!”

赵振华连忙说道:“哦。说起来……我外公名讳为赵子由,其为人端正,不好风月,只有一妻并无纳妾。其妻非是别人,正是现在朝中礼部杜侍郎之堂姐。”

“杜春秋的堂姐?原来还有这一层关系呢。杜家虽是京兆望族,杜春秋的名字也在京兆杜家的族谱之中,但杜春秋这一支还真就是居住在商洛的,当初杜春秋为了做官,与京兆杜家写了断情书,杜家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个事本王是知晓的。”

“我外公随从太祖皇帝征战豫东,归来后于隆承元年被太祖皇帝封做了兵部尚书,但……但家中并无子嗣,所以他收养了一名女婴,即是我之生母。他回到陇南以后,原本是想将那孩子入籍到陇南赵家族谱之中。只是……”

“只是什么?”

赵振华答道:“当时的赵家族长赵子仲说,那女婴想要入籍赵家,却不能姓赵,只能是作为其次子赵伯传的童养媳入籍。”

赵子仲的次子赵伯传即是当初秦王府长史赵谦。

“童养媳?等等等等!”

刘永铭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你是说,赵子由在太祖登基改元承隆的那一年,从长安城回来了一名女婴?四十年前发生的事情?”

“是。”

“那后来呢?”

赵振华言道:“我外公自是不肯自己收养的女儿成为他人童养媳,于是便只挂名于自己门下,以亲生之女相待。但赵家家长赵子仲却是不同意我外公这么做。最后我外公便带着我娘亲去了商洛府,入到了商洛府的籍贯。”

“转籍?这可是一件难事呀!”

“刚刚说过了,我外婆是京兆杜家的,只不过这一支居于商洛。京兆杜家不只是在长安城昌盛,在商洛府这一边也是很有人脉的。当时我外公便是拖了杜家的关系,由陇南转籍到了商洛府,随手便将那女孩入到了自己的名下,作为自己的女儿。”

刘永铭问道:“你母亲到底什么来历?你外祖父如何就愿意把这个不知哪里来的女孩认作自己的女儿?万一是你外公与他女所生的么?别拿什么为人刚正说事,多少刚正之人管不住自己的裤头呀。”

刘永铭只是合理怀疑。

毕竟各大世家的家里都有许多的作风问题。

就连云岗先生彭仕祯这样的小世家,也是有作风问题的。

赵振华犹豫了一下,说道:“这……犯官并不知晓那么多的前事,但想来是知情的。要不然后来我外祖母杜氏亦不会为这个孩子付出那么多心血了。”

“哦?这话怎么说的?”

“太祖皇帝登基以后,不是出了那档子事么?榆林府那一边……”

刘永铭连忙打断赵振华的话头:“行了行了,这一段省过,就说那个杜氏与她那孩子,也就是你母亲之事。”

“还真省不过。”赵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