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市以北。
西汉时这里曾是博望苑,卫子夫及戾太子刘据的墓都在这一带。
不仅如此,金城坊的寺庙、道观也是极其的多,什么开善尼寺、乐善尼寺、瑞圣寺、会昌寺等等。
寺庙多,是因为这里并不是商业区。
且因为寺院经常施舍放粥,所以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年前受了寒灾无家可归的民众。
徐小义的粥厂就在其中。
说是粥厂,其实就是一座破庙。
破庙十分简陋,就只有一栋殿室,殿室外面就是小院,四周是用土墙围上的。
因无人打理,土墙早就开裂,甚至还塌了几块。
小院正中间放着的是一座石制的炉鼎。
这座炉鼎原本是用来插香的,但现在它变成了“水缸”用于盛水,煮粥可是很费水的。
破庙正殿破旧的两扇大门已经少了一扇,站在外头就能看到里面泥塑的神像。
神像一共有三尊,放置在大约一米五的高台之上,高台是用砖砌起来的,十分牢固。
那三尊神像被破旧的黄布包裹着,腰间各系着一条红绳带。
他们虽然是人形,也是坐姿,但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人,若不是殿外面的匾额上写着“圣王宫”三个字,别人还以为里面供奉的是雷公。
所谓圣王,即是平天大圣、齐天大圣、通天大圣三位圣王。
齐天大圣即是后世人熟知的孙悟空。
在齐天大圣神尊像之前放着一个小鼎,小鼎插着几十根已经烧完了的香。
没有人再来给圣王们上香,一是因为这座庙早就荒废了,二来是徐小义不让一般生人再进到殿室里来。
因为殿室早被当成了仓库,放着用麻袋装好的一袋袋粮食!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
大锅里还剩着半锅的黄色小米粥,锅下面的火苗还烧着,但不是很旺。
刘永铭坐在锅边,烤着火,想着事。
徐小义站在边上,说道:“六爷,天晚了,该收了。”
刘永铭呵呵笑道:“再等等吧。”
徐小义说:“无家之民也是有所廉耻的,不会在夜里出来要饭而打搅别人,现在已不会有人来了。”
刘永铭笑道:“爷我等人呢,你把该忙的忙了。”
刘永铭说话间,外面有一人探头探脑得走了进来。
“来了!”刘永铭说了一声,徐小义看了一眼进来的人,便自觉得走开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新任的大理寺少卿余讽。
那余讽走到刘永铭身边,说道:“六爷还真在这里呀?”
“你怎么找来的?”刘永铭是明知故问。
余讽不好意思地笑道:“我与宫一德是朋友,他女儿宫玥璃我自也是认得。宫玥璃在您的王府里住里,我找她一问,便知晓了。六爷,我……”
一德是宫千树的字,正所谓千树一德,君子见其本德,则思善建不拔。
这是一种贤德。
还有孔子也曾说:“善为吏者树德”。
所以宫千树的名字原本就是他的长辈希望他做一个贤官能吏,宫千树也是照着他名字的本意来为人处事的。
刘永铭冲着余讽笑道:“坐下聊吧。”
刘永铭话刚一说完,外面又走来一个人。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安知府山隹高。
山隹高一进来,连忙向着余讽拱手道:“余少卿也在呢!”
山隹高虽然只是知府,但却是有资格上朝的知府。
而余讽是大理寺少卿,自然也是要上朝的,山隹高认得余讽并不意外。
余讽刚要坐下,见得山隹高连忙站了起来:“山知府!您怎么也来了?”
山隹高笑道:“不瞒余少卿,是您带着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