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儒经合刊(2 / 3)

,您是迫不得已。如此必不使先生名声有伤。至于六爷……呵呵,他向来不在乎什么名声。”

傅远山再次苦笑道:“我傅家落魄至此,也已无名声可言。即是保业之法,我当依从。”

刘永铭又说:“红杏楼也是六爷产业,里面招有琴师、画师教授姑娘技艺,所以图画不用担心,更不用您亲自着手而影响您的名声,但春宫图的后页叙文却是要您去印制的,且不能是雕版,得用活字!”

傅远山说道:“别说是一般人,就算是读书人也绝少知道活字之法的。前朝有人做过,印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很好。”

“那是因为他们不肯多花成本进去!字坯得用铜、铅。还要多用松脂、蜡才行。正好,六爷那里有的是银子,他舍得本钱去就做东西!活字可比雕版快多了,其利必足!”

傅远山说:“反正本钱是花他的,这个可以应下,其二是什么?”

刘永铭又道:“收集往期会试试卷,刊印范本文章。这东西好卖!”

只要是应试教育都免不了题海战术。

古人与今人一样,大考之前也是疯狂得做各种“黄冈试卷”、“海淀真题”。

傅远山疑问道:“会试将近,现在开刻,就算是活字印刷也来不及了吧?”

刘永铭笑道:“我们要做的不是今年,做生意只做一回,可赚不了什么钱,还是得做长期呀。”

傅远山点头说道:“那也是,只不过……老夫以前也曾做过此类之汇总书籍。一来雕版真的慢,一年也刻不出多少。二来会试范文实不好弄到。除非……除非找礼部陆预陆通舆。老夫虽与他有些交情,但……但是其人正气,鄙书局印春宫之事,让他知晓,必然不肯合作。”

刘永铭笑道:“此事先生不必担心,六爷会去找陆礼部促成此事的。”

傅远山摇了摇头,说道:“以陆礼部之性情,怕也不会与六爷那种人合作的。”

刘永铭笑道:“六爷手段高超,至于他会怎么做就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了,反正此事便由他亲自去游说了。”

傅远山听说过刘永铭的一些事情,也猜得出来刘永铭会如何游说,他会心得笑了一下,问道:“那第三件事呢?”

“注解儒经,备而成套,合刊出之。”

“什么?”

“春秋、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礼记。”

傅远山摇头说道:“没有十年之功如何得之?”

“六爷不在乎时限!只要您在做就是了。”

傅远山皱着眉头问道:“那混世阎罗可不是会制书之人!”

刘永铭笑道:“他想一出是一出,您不必理会。他不缺这点开书局的银子。”

傅远山问道:“六爷那里打算出多少银子?”

“入资两千两。您薪俸每月供发,股红中秋、冬至各一。而六爷自己的盈利全用于专研儒经。”

傅远山又问道:“儒学驳杂,以何为先?”

刘永铭答道:“先易后难,以三传为先!孔、孟二圣之言尽于论语、孟子二书,因先秦之故,难免失之空疏,春秋则可实事补之!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分开印,校以其事,若有所冲突,则注之。”

“而后呢?”

刘永铭又说:“诗经、论语、尚书为次,解之经义 。而后论礼记。”

傅远山点头说道:“礼记最不好校注。”

“可拆而注之!”

“哦?”

刘永铭道:“可拆为礼记、大学、中庸、礼仪、周礼,分而析之。至于三易,呵呵,天下本无定也,论至后世千年,未必能研通。以盛唐李鼎祚之版修缮即可。”

傅远山点了点头。

刘永铭笑道:“您可考虑几日。”

“不必考虑,事此老夫应下了,可马上签契。”

“还是改日吧,您多想想,小辈改日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