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偷偷的看你。”
“我怎么就从来没想到过这些呢?”我惊讶于他的思考,也质疑着年龄和岁月怎么让我的思维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丝毫的长进呢。
“因为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啊,比如你从小就被教育的要守纪律要听话,好处是你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代价就是这样的管教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你思考的能力,很多事家长老师给你划定一个规则你就沿着标准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久而久之人就会懒于思考,因为思考了也没有意义,最后的结果就是不论遇到什么事都以一套既定的模式处理,可固定模式怎么可能适应所有的变化呢。
像我就是被放养长大的,很多事都需要自己做决定拿主意,所以面对任何事都要思考后再行动,会把思考当成习惯,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我就是老师口中那种调皮孩子,除非这个老师是我信服的,不然我很容易去挑战老师的威信,甚至是那种幼稚的捉弄。”
“我怎么没看出来呢,我觉得你是标准自律的理工男,而且很温和。”
“现在我不是长大了嘛,我也懂得了分辨是非,不会像小时候那么幼稚鲁莽了,人在成熟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反思呀,我明白自己年少时那种无理的挑战,有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争论对错,本质上是喜欢标新立异出风头,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一刻我竟然有点崇拜刘青峦,之前总是有意无意的自恃年长他几岁,自己的想法一定会比他成熟,可是现在我发现,一个人的智慧和年龄无关,完了,眼前这个男孩我是越看越喜
“那对于接下来的学习计划,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嘛?”我征求着他的意见。
“我的想法是这样,你看咱们俩的作息习惯还是挺一致的,早起这件事对于你来说肯定是没有难度的事,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我如果一旦懒床起的很晚,就会有一种一天都没有的精神的感觉,我是那种早晨高效的体质,以前我有室友是那种夜间高效的习惯,所以他的状态就是白天在补觉反而是通宵达旦的在学习,这就是每个人得习惯不一样,找对自己的节奏就可以了。”听着他的这番话,我若有所思,以前我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早睡早起才是好的,那种通宵达旦的学习不过就是为了自我感动,现在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很主观的贴标签的行为,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是大家的处理方式不同罢了,我们不能因为差异就否认别人做事方式的存在。对于一件事如何处理,这本身就是多元的,不能以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人。
“但是我内心里还是倾向于早睡早起,一是人都有生物钟,如果能随着白天黑夜的运转来调整自己的作息,这肯定是最合乎规律的,可是我想表达的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做事要以目的为导向。
比如自习室里现在多数的人都是在为着年底的研究生考试奋斗,我查过具体的考试时间,就是咱们平常正常的上课时间,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脑力在考试这个时间段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
因为从短期目标看来,考试就是短期内的终极目标,我们要让自己适应考试,而不是让考试适应我们自己。所以长期保持着夜间高效的人,很难突然间改变习惯,这就容易造成考试的时间段和自己的脑力最佳状态发生冲突,如果因为这种事影响自己考试的发挥,你说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你说的这些太有道理了,这些我之前从来都没思考过,看似这些东西和所学的知识没什么关系,可是这些细节却决定着我们学习的效率,是一种无形的,无形的……”我一时找不出一个准确的形容词。
“是一种无形的方法。”
“对,就是在正确的方法的引导下才能事半功倍。”我附和着。
“所以喽,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了,说回咱俩的学习,咱俩的作息时间是一致的,这就比较好办了。现在考研的压力确实挺大的,我觉得我们每天要保持至少八到十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我看到网上有人分享自己每天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