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更稀少。也就觉得这个安排是合适的。
汽车行驶了不久就停在了一个酒楼面前,这栋楼已经算是很显眼了,三层楼的灯火通明在普遍平房面前有点格格不入。
酒楼门前站着一中年和一年轻两个男人。都穿着大褂,看来是有些守着老规矩的。栗因不动声色的想着。
“我栗侄,多年不见,过得可好啊?”
那中年男子看见栗父和栗因下了车,几步向前的问候。身后那男子也跟着向前。等走近了些,栗因才看清楚两人长相。
为首的中年男子和蔼可亲,留着长辫子,富贵相尽显。后面的男子长着一张窄长鹅蛋脸、下颚硬朗、浓眉细眼,因为总是含着笑,眉眼之间多了一丝媚气。头发剪短,大概用了些发胶,中间的头发往后梳去,内敛含蓄又英气逼人。
栗因习惯性的往栗父身后躲一点点,倒不是说遵守着什么礼节,只是见生人的尴尬和不适罢了。
“张伯父,好久不见了!”
“这是我的小儿子,张玉津。玉津,这是你栗兄。你走的时候他八岁,还没记事呢。”
张玉津上前来和栗父打了招呼。栗父也介绍起了栗因。
“这是我女儿栗因。圆圆,这是你张大爷爷和二叔。”
栗因上前走到栗父旁边。之前还是在栗母肚子里,现在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张大老爷不禁和栗父
感慨着。
“二叔。”
张玉津和栗因隔得不远。让栗因没想到的是张玉津伸出手,见栗因没动,张玉津笑着说到。
“早就听说了圆圆要去上学的,想来那里都流行握手礼。我孤闻寡陋,不知道做的对不对?”
栗因握上了他的手。
“二叔做的没错。”
天色已晚,嘉峪关的气温比陇西冷的更快些,所以栗因冰冷的手和张玉津的手形成了鲜明对比。栗因放回手后就抱着小包裹。
张玉津了然,向聊天的两位提出先进屋。栗因才抬头看他一眼,得出结论,张二叔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