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亭中发呆。
忽然,一阵幽香传来,白珊珊已然落在他眼前。
“天佑哥,”白珊珊眼中藏着担忧,“还在想香火楼的事情么?”
楚天佑淡笑,反问她,“任氏兄妹如何了?”
“说到这个,”白珊珊道,“小思程的家教真的很好,他带着小思锦去和左轶明诀别了。”
楚天佑也深以为然,“任姜氏夫妇人品贵重,不慕权势名利,也难怪能教出如此少年。”
“我们出去走走吧?”白珊珊提议。
楚天佑看着她有些苍白的脸色,突然想起她身体还没好。
“我担心你身体,还是让你好好休息吧。”
白珊珊笑道,“有天佑哥在身边,我不担心,再说了,五味哥也在街上呢。”
“五味?他在做什么?”
“做媒呢。”
“做媒?”楚天佑一头雾水。
白珊珊起身来拉楚天佑的手臂,道,“你跟我上街上看看不就知道了。”
楚天佑就这么被珊珊拉上了街去。
……
“来来来,一个个慢慢来,一个个说,排好队……后面的不要挤,带好孩子……”
丁五味在街上支了个摊子,上面写着“奉旨保媒”四个大字,师爷坐在摊前拿着笔记事。
丁五味一直在维持秩序,一边指点着师爷干活。
突然,吭哧吭哧来了好些衙役,站在了丁五味的面前,齐刷刷喊道,“丁公公!有何吩咐?”
丁五味露齿一笑,指着后面的人,“来来来,给我照顾好大家。”
“是!”
丁五味搓了搓手,冲人群大喊,“大家稍安勿躁,一个个来,本公公奉国主之命,给大家保媒拉纤!大家有什么要求和意见,或者是有倾心之人,尽管跟我们这个刘师爷说。”
人群乌泱泱的,楚天佑摇扇轻笑,“奉旨保媒,还真有他的。”
白珊珊也笑道,“五味哥说,要让她们安定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个良人成亲,互相扶持,才能照顾好孩子。还不止如此呢!”
楚天佑转头看向珊珊,“还有什么?”
“你一定想不到,”白珊珊双手抱胸,“五味哥从香火楼中查抄出来的钱,全部分文不取,给了平昌县衙,用以设学堂、开织坊等之用。”
楚天佑一愣,“没想到五味这么慷慨?”
“是啊,”白珊珊抿唇,“听衙役们说,五味哥查抄香火楼的时候,还湿了眼眶。五味哥虽然贪财,但这种不义之财,他是怎么样也贪不过心的。”
楚天佑点头,“这也是我最欣赏五味的地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正是。”
楚天佑见人渐渐多了,怕进了人群,推搡之下珊珊摔倒,于是引了珊珊往街上别处去走。
走着,楚天佑突然问,“珊珊,你方才说五味要用那些钱建织坊?”
白珊珊道,“是啊,五味哥今早逛了逛附近的田地山林,说此处倒挺适合种些丝棉,让楚大人派人去个什么地方买种来尝试。若是种得起来,这些妇女就能到织坊里工作。”
楚天佑没想到丁五味竟然心细如尘。
“但丝棉种植也有期,做成产业,也需花费功夫。”
白珊珊道,“天佑哥不必担心,五味哥说了,丝棉种不起来,便织本地的麻。他也让人去寻织麻的技法与巧匠,来改良平昌县的织麻业。”
楚天佑笑着转头看忙碌的丁五味,“果然是走江湖的人,见识广博。自古男耕女织,这倒确实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愿楚秉良能够善始善终吧。”
白珊珊知他仍有隐忧,便宽慰他道,“天佑哥,楚大人一心为公,一定能做好平昌县令的。倒是你,为了此案好些日子没有好好休息,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
楚天佑轻笑,“我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