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是怎么断章取义的,之前姜星火在讲“太极”和“格物”,讲“敬”和“集义”的时候都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喷的有点狠。 郭琎的脑壳“嗡嗡”的在响,一时间竟有些天旋地转之感。 柴车扶住了他,同样有些口干舌燥:“国师,这未免有些太过.” 柴车后面的话没敢说出口,须知道,北宋五子虽然没有封圣,可在明初这个时代,全面继承了其理论体系的明儒们,可就是将其当圣人看待的,甚至由于版本的原因,这个时代的儒者,对孔子原始儒学的理解,都没有对北宋五子“断章取义”后缝出来的理学的理解深刻。 而姜星火这话,基本就是对程颐的治学方法论,进行了否定。 再结合之前对先圣的解析,那么姜星火这篇文章写到中段,主旨涵义已然呼之欲出了。 ——托古变法! 先不要急着对这个词产生反感,事实上,否定宋儒,是因为理学是如今儒教思想禁锢的最大牢笼,也是变法最大的理论阻碍,所以必须要予以否定,而且宋儒确实是断章取义,确实理论还没到无懈可击的程度。 相比于留下了大量书籍、著作的宋儒,真正的儒学,也就是原始儒学的那拨“先圣”们,他们是不会说话的,而且留下的东西,解读性极高。 就比如“人情”这个词,你宋儒可以解释到跟“天理”对立,我自然也可以解释为是人间情况、情形,先圣们又没留下标准答案,你凭啥说我错?大不了辩论嘛。 而辩经这种东西,当你陷入证伪的恶性循环时,就已经输了,而且确实无法证明姜星火是错的。 与此同时,姜星火自然可以抱着原始儒学的经典,跟宋儒一样,挑对变法有利的东西来解释。 怎么,这断章取义你宋儒做的,我姜星火就做不得? 没这个道理。 只要把“事以位异,则易事以当位;法以时迁,则更法以趋时”这个地基打牢了,凿实了,变法的理论基础自然就有了。 姜星火笔锋依然不停。 “以空论对谈,穿凿牵拘,曲说以穷理,终至虚无。 长此以往,徒为空中之楼阁,而卒无所有于身心矣。 须知,道问学即是尊德性,博文即是约礼,明善即是诚身。 然未有知而不行者,不行不可以为知也。” 这便是批评宋儒治学方法论的危害,顺便推行一下自己的“知行合一”了。 在这篇《师法先圣疏》的最后,姜星火总结道。 “先圣博达,变通不拘;时势不同,尤有所变。 所谓师法先圣,需慎斟酌损益,务得其理,推行扩充。 如此方使幽明、上下、亲疏、贵贱无不周洽,而无非所以仰体先圣之意,是谓‘善继圣之志,善述圣之事’者也。” 也就是说,先圣都是懂得变通的,我们师法先圣的时候,也要斟酌一下利弊,需要具体分析当时先圣话语的原理,如此才能进行使用,只有按照这个原则,才能让天下都周全。 真正的学习先圣,不是拘泥于先圣的只言片语,非要死抠字眼,或者顽固地守着已经被时代浪潮所改变了发生情况的言论,而是与时俱进,这样才算是继承先圣的志向和学问。 嗯,总而言之,你们不是要把我捧成超越北宋五子的“超圣人”吗? 好的,那我姜星火绝对不会推辞,天不能害、地不能杀、世不能乱的“超圣人”,简简单单地喷个北宋五子,不过分吧? 柴车叹息了一声,说道:“国师,这次,咱们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不用洗。” 姜星火淡漠地说道:“越乱越好,道理不辩不明。”
第三百七十六章 求荣【1万字求月票】(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