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上课(3 / 5)

料传的沸沸扬扬。

姜星火叹了口气道:“所以说啊,一个银矿上报报废、一个收尸结果刨坟,就这么两件小事就能看出来,你要是不调查,光是在上头给底下下指令,送公文,我跟你们说实话,咱们这变法,就得变成王安石青苗法第二,成不了!”

这话一出口,官吏手里的瓜顿时都不甜了。

国师说的严厉,甚至把“调查实践”上升到了关系“变法成败”的高度,又着实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容不得他们不重视,毕竟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和前途命运的事情。

王安石的青苗法之所以失败,主要便是因为是丑态百出。

永乐变法,所用政策或许有的是相对激进的,但从姜星火政策制定者的本心来说,却无不是以强国富民为宗旨,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执行过程能不能原原本本地进行落地。

如果不能,那么是真的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什么好的政策,最后都要落实到人身上。

而眼下国师,似乎已经找到了走出王安石变法阴影的破解之法。

——那就是这个“无调查者勿发言也”。

大小政策,落地之前起码要做个调查,如此一来方能保证不走形,不被底层那帮虫豸蒙骗。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国师这‘无调查者勿发言也’的道理,倒是跟《朱子语类》里讲的一样。”有士子开口说道。

这一开口,剩下的士子也纷纷跟着说话,现场的气氛却是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黄子威作为本地父母官,倒也知道最近的庙堂风向,没用程朱理学那一套,而是来了一句荀子《劝学》里面的内容:“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嗯,这是最近朝廷在民间猛推荀子重回圣人之位造势的结果。

最近荀子的各种经典被国子监印刷所加班加点地翻印,在朝廷主流话语权的引导下,府州县等各级学校都开始了学荀子的热潮,官员们也都多少闲着没事扯两句他老人家的话以作潮流。

当然,这也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反弹,这种舆论上的反弹,姜星火在江南还暂时感受不到那么明显,可他一旦处理完江南变法落地的事宜,回到南京,那么这种大规模的舆论反弹,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说刚才还是在正经谈公务,接下来的气氛,却有些偏学术了一些。

姜星火倒也没有制止他们把会议歪楼,毕竟一方面是这些士子在,有些公务方面的话就不好说了;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自己刚才强调的有些过于严肃了点。

姜星火自己反而重新从朱高煦手里拿过了瓜,乐呵呵地看着他们讨论,也算是借此观察一下,士林里到底是怎么看待自己尊崇荀子,并试图以科学来替代理学。

“国师不妨讲讲?”

“是极,国师能解‘太极’,可是足以成为一代儒宗的大宗师人物。”

“可不知国师这番道理,可是有个什么说法?若是有,我等也算是正经听国师讲道了!”

士子们纷纷起哄。

经过太平街一夜后,姜星火“儒学造诣非凡”的帽子算是被人给扣上了这倒也不夸张,都能以‘矛盾’解‘太极’,突破了理学最后的几座理论高峰之一了,又是这般契合,士林反响也很好,别人自然是这么认得。

所以,南京国子监里也出现了一批以姜星火的思路来做实验验证‘矛盾’的信徒,这种风气,进一步地影响到了大江南北更广阔的范围内,甚至有人送帖子想拜入姜星火门下,来蹭个弟子的称号,为自己仕途助力的。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学术圈和宦场就是分不开的,“门生故吏”这四个字里,弟子的地位更是要在老下属之前,由此可见一斑。

这样说来,这些前来求见的